人民网>>时政

 访谈宋寒松、萧鸣政、储诒权 

深明大德 严守公德(对话价值观·(领导干部篇)(15))

本报记者  张  璁  申  茜  钱  伟

2014年12月08日04: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扫描二维码
  看更多内容

引子

12月4日,举国上下隆重迎来首个国家宪法日……这种国家行为无疑是弘扬“大德”的重要举措,也意味着将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同核心价值观的考量相关联。领导干部作为依法治国的推动者、践行者,理应率先垂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曾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领导干部作为重点人群之一,在国家层面其作为社会的治理者,在决策与管理过程中应致力于提升社会的思想水平与道德观念,引领大德;在社会层面其作为“关键的少数”必须做出表率,遵守和维护公德。相较于普通人,领导干部在大德和公德方面的培育和践行影响着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风气走向。

新形势下,作为领导干部,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应当如何理解“明大德,守公德”?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应当如何平衡心态调适行为,成为一名有德干部?请看本期访谈。

大德与公德

对领导干部来说,职业道德首要就是政治品德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您对“大德”和“公德”作何理解?

萧鸣政:一般来说,“大德”是天下之德;“公德”与“私德”相对应,是公众之德、工作之德、社会之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面,“大德”和“公德”有相对明确的界定。“大德”就是国家之德,“公德”就是对社会、公民之德,实际上就是维护社会的道德准则。当下社会,部分领导干部信仰缺失,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大潮中失去了党性和原则,迷失了自我方向;部分领导干部为官不为、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旅游等行为引起社会的强烈不满。自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全国共有8万多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令人触目惊心。狠刹不良之风,严密的制度设计之外,还需牢固树立领导干部的道德观念,尤其是大德和公德的观念。

宋寒松: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绝对忠诚于党,坚定理想信念,是排在首位的“大德”。决不阳奉阴违,随波逐流,决不“吃党的饭,砸党的锅”。要像习总书记要求的那样,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党忠诚,对群众老实,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领导干部同时也是职业工作者,还要遵守职业道德,根据职业特点和职业规律办事,恪守职业要求。当然,个人修养和社会公共道德,是每个人都要遵守的,党员领导干部更不能例外。

记者:和一般人相比,对领导干部“明大德、守公德”的要求有哪些不同?

萧鸣政:我们把品德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对领导干部来说,职业道德首要就是政治品德。“大德”和“公德”在其政治生涯与职业生涯中必须严格遵循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领导干部不但在工作生活中要遵守和践行,更要努力去推行、维护、宣传,营造一种氛围,并且带领大家去做。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对于“大德”与“公德”,领导干部仅止于“明”与“守”的要求还偏低些,应该达到“具备”与“捍卫”的标准。

储诒权:对每个公民来说,“大德”就是个体对于国家、民族的情感,是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梦当作个人信仰,并愿意为之奋斗和奉献。“公德”就是自觉履行现代社会对于公民的道德价值要求。对领导干部来说,“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的重要理论,是领导干部的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做人准则。作为领导干部,一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下基层要真下、真走,避免“人到心不到”“车到脚不沾泥”和“挥挥膀子动动嘴”的形式主义;二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制定政策时不搞“闭门造车”,对重大问题做到有主见不主观、果断不武断,自觉克服官僚主义;三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法纪观,带头遵守各项制度,牢记“清、慎、勤”的古训,筑牢道德防线,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扰,不为权所迷,时刻绷紧廉洁这根弦。

道德与法律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记者:有人认为,相比“德”而言,“法”的规定更明确,各级领导干部只要遵守法律、依法行政即可,为什么还要对领导干部提出道德情操的严格要求?

储诒权:这是由领导干部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领导干部掌握着公共权力,他的失德或败德行为,会导致其所执掌的各种规章制度丧失正义力量,从而破坏掉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做官必先做人。有句话很经典,叫“有德有才是精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一名领导干部能否长期有效地做好工作,除了依靠组织赋予其所掌管的人、财、物等各种权力因素外,更多的时候要依靠非权力因素,包括通过自身的品行、德行和人格魅力去感召群众。古人讲“小胜靠术,中胜靠智,大胜靠德”就是这个道理。

宋寒松:法律是社会运行得以维系的底线,但如果一个社会只用硬邦邦的法律去调节,社会就只剩一副冷冰冰的面孔。这就凸显出道德在社会关系中能够发挥调节作用,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精华和支撑。孔子把君子为政之德喻为“德风”,其风向会影响社会的价值取向。一个村的村委会主任,他的道德水平影响带动一个村,一个县的县长就会影响带动一个县。因此,官员层级越高,对其道德的要求也越高。很多领导干部落马后都忏悔反思,不约而同地表示自己在价值观上出了问题。可见,我们除了加强法制建设,还需要提高和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思想素质、道德修养。能够推动历史发展、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的官员,往往都有很高的道德境界。如果缺乏这种胸怀和修养,在工作中就会斤斤计较,在利益冲突时就会只顾自己,在利益诱惑面前就会掉入陷阱。

萧鸣政:今年1月中央新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领导干部的选拔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领导干部领导力中的核心因素是影响力。而影响力的大小,分别来自组织制度中的法和领导干部内心的德。“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完全的执法型管理者不能成为有效的领导,更难以成为优秀的领袖。因此,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里面,明确提到“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就像近段时间,公布落马官员通奸,其目的是以此警告其他官员:“你情我愿”的婚姻出轨行为,对于一般百姓来说,可能属于道德问题,但对于官员来说,则是属于党纪所禁止的制度规定。

自律与他律

道德培育与制度建设双管齐下;“德考”很难,但并非不可考

记者:领导干部如何将“明大德”“守公德”的要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

宋寒松:很多领导干部在从政初期也有很高的自我要求,但时间一长却出现了松懈,甚至腐化堕落、违法犯罪。因此,我们在建设“不能贪”制度的同时,还得加强“不想贪”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引导。制度建设就像设置一条轨道,在上面运行的火车不能脱轨,一旦脱轨就会出大事。但同时也应注意到,火车快一点还是慢一点,这并非轨道这种硬件所能决定,因此还要配套相应的软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这个软件,这要求我们在反腐过程中,既抓制度反腐,又抓思想素质的提高、理想信念的坚定,要双管齐下。同时,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要改进。如果宣传教育流于形式,就会造成廉政要求和机关、单位的工作制度、运行机制相脱节,形成“两张皮”。

萧鸣政:任何一种理念、思想、要求的提出都必须让人懂。为了让领导干部们准确把握“明大德,守公德”的内涵、边界,需要大量的宣传教育。但如果仅仅是宣传教育,可能只能做到让其“知道”,甚至连“悟道”都做不到。那么,我们怎么做到知行合一,进而内化于心,变成自己的一种信念?再外化于行,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呢?这个中间需要一种评价机制来促进与转换。

储诒权:对领导干部个人而言,要加强自律,慎行、慎微、慎欲、慎独。对社会而言,要树立好的典型,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见贤思齐方能激发道德意愿。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用好选人用人考德这根杠杆,引导党员干部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但是,由于“德”反映的是人的内在品质,没有一套公认的客观标准,所以,如何实现对“德”的科学考核,古今中外都是一个难题。

记者:对内在的“德”的科学考核,真的无法实现吗?古今中外有没有什么有效的尝试?

萧鸣政:虽是难题,但并非不可考核。我们目前在广西来宾、甘肃定西、江苏南通等六地搞试点,尝试用一种测评机制来解决领导干部品德素质提升与领导力提升问题,把社会舆论的评价、组织管理中的评价、下属服务对象的评价与领导干部的自我评价等全部统领起来。具体来说,我们的测评方法叫OSL品德测评,O是英文单词“On”的头一个字母,说明你的行为达到品德标准的意思;如果你的行为离品德标准还差一点,就是S,即“Short”;如果你的行为离品德标准还差得比较远,那就是L,即“Long”。测评要求干部不光要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合格,也要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与个人品德过硬。不仅看领导干部目前的品德水平有多高,更是看其进步有多大。在这种促进性的品德测评下,预期能够引导干部们不断注意品德标准、不断反省自己过错,不断修正自己行为。

议论风声

领导干部的职责定位决定了领导干部应该比普通群众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本领更强一些、办法更多一些。 

——李小三(中组部干教局局长)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领导干部只有勤修为官为人之德,把修德作为终生必修课,才能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形成高尚情操。 

——田 进(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

领导干部读点历史,这是我们党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经验。学习和掌握文史知识,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十分有益。

——李景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只靠觉悟,一时可行,长期不行;少数人可行,多数人不行。没有制度的刚性约束,觉悟再高,也很难确保人人都能做到、时时都能落实。

——马治东(中共陕西省府谷县委书记)

儒家伦理要求为官者加强道德修养,认为各级官员应比一般人具有更高的道德修养与道德追求,这样才能“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纪 良(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

一些不良作风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长一茬。领导干部要回归人民公仆的本色,树牢“当官不能发财”的理念,才能真正把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解决好。

——辛 鸣(中央党校教授)

本期统筹 杨 彦 黄福特

资料整理 申 茜 赵白执南

《 人民日报 》( 2014年12月08日 06 版)

 

分享到:
(责编:袁勃)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