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安徽泗县开全县农合行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第一阶段总结表彰暨第二阶段清收动员会。县四大班子领导出席会议。
原标题:安徽泗县政府自曝181名“公职老赖”名单催还款
公职人员借贷投资易生权力寻租
11月11日,安徽省泗县人民政府官网上曝光了一份“老赖”名单,上榜的181名“失信者”均是公职人员,引发舆论关注。
记者今天从泗县有关部门获悉,清收不良贷款工作自9月中旬就已开始,公职人员被告知如若不按规定还款将被采取“公示”、停职停薪等措施。在政府强硬态度之下,截至11月17日已有79名公职人员还款214笔,累计金额601万元,其中包括被曝光人员18名,还贷57万元。在清收过程中,泗县还揪出了多名农村合作银行内部“蛀虫”。
181人欠款1748万元
11月11日,泗县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发布了“泗县农村合作银行公职人员‘不诚信’贷户基本信息公示(自借)”,曝光了181名“公职老赖”的姓名、贷款银行、证件号、住址、借款日期、逾期金额、工作单位等情况。
根据公示显示,这些向该县农村信用合作银行各网点贷款的公职人员,来自县教体局、住建委、卫生局、计生委、市场监管局等几十个部门。贷款逾期金额幅度较大,从1000元至100多万元不等,总计约1748万元;贷款时间跨度也较长,从1994年至2013年,相隔近20年。泗县计生委、教体局等单位的欠款人数超过了10人。
记者今天登录泗县政府网站上看到,这些公示信息每天都在不断更新。
曝光一周后还款24笔
记者从泗县不良贷款清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随着农村信用银行改制,今年9月中旬,泗县根据宿州市统一部署,对不良资产进行清收。在此过程中,对“公职老赖”着手约谈、督促还款。如若继续“耍赖”,公职人员不仅将会被“公示”,还可能被停职停薪。
据介绍,对于在规定时间内不归还贷款或承担担保义务的公职人员,由县纪委、组织部、监察局、财政局、人社局等部门联合对其采取停薪、停职、停岗,不提拔、不调动、不评先、不加薪、不晋级的严厉措施,其工资收入除保留最低生活保障数额外,依照有关规定扣划还贷。对其中领导岗位职务人员,由该县纪委介入对其调查。
在泗县政府的“强势”之下,还贷效果渐现。自清收行动开展以来,截至11月17日,已有79名公职人员还款214笔,累计金额601万元。被曝光后,有18人主动还贷24笔,约57万元。
“清收行动是面向全社会的,不只针对公职人员。通过逐笔逐户清收,不仅有利于普法宣传,还将潜伏在银行内部的腐败分子陆续揪出,有利于反腐工作开展。”清收办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已有六七名银行“蛀虫”被警方刑事拘留。
“公职老赖”曝制度漏洞
公职人员因其身份特殊,相比普通群众更易在银行贷款。从公示情况看,半数以上公职“老赖”是自借,其余为提供担保。
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云飞认为,“公职人员”借贷用于买房等生活所需,是可以理解的,但还钱也是天经地义,否则不仅会损害自身信用,还会影响政府公信力。但若是用于投资,则需要引起警惕。
“从更深层次来说,公职人员贷款投资,肯定希望得到回报,就有可能会利用自身权力推动投资对象发展,从借贷行为变成‘权力寻租’。”王云飞说。
很多公职人员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偿还能力,为何久拖不还?王云飞分析,有的是为别人提供担保,让他还钱肯定不情愿。但也不排除有公职人员“耍赖”,是想利用自身权力“勾销”历史欠款。他同时表示,由于过去制度不完善、追责不到位,“公职老赖”的形成有其历史因素在里面。如今要想有效预防“公职老赖”的产生,还需要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尤其是加快诚信体系建设,让“公权”反而成为欠贷的“负担”。
(来源: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