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杜平(中)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办公室展台考察。中国经济网记者顾阳摄
中国经济网深圳11月18日讯 (记者 顾阳) 作为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重要议程之一,“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17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本次论坛由国家信息中心和IDG国际数据集团主办,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杜平、深圳市副市长唐杰、IDG全球常务副总裁兼创始合伙人熊晓鸽等出席了论坛并发表演讲。
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杜平致辞并做了“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的主题演讲。他表示,目前全国已有409个城市正在建设“智慧城市”,今年的市场规模有望达131亿美元。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红利将逐步释放,将有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智慧城市建设相关试点也将陆续展开,一大批企业将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大显身手。
今年8月,八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智慧城市”2.0时代的顶层设计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李颖表示,随着政策红利的释放,智慧城市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的机遇,并辐射整个智慧城市的产业链。他预计,未来建设智慧城市全球市场规模约有40万亿美元,中国市场也将超过4万亿人民币。
国家信息中心公共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办公室)电子政务云集成与应用国家工程试验室主任周民就“云端发展与智慧城市”主题进行演讲,并出席“第三方平台助力智慧城市发展”高峰对话。周主任向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下一代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突飞猛进,在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渗透的同时,即有力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又将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专家坦言,建设智慧城市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做好顶层设计非常关键。不仅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实体和建设方案,还要有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以及长效的合作机制和商业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有效解决改革与发展、环境与发展、资源与发展、民生与发展等社会问题。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