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王秀琼)当许多中国人仍在为价格不菲的房子和车子努力攒钱时,一位美国经济学家预言,人类将在未来几十年步入“零成本社会”,商品和服务近乎免费,而中国将引领这一潮流。
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杰里米·里夫金近日携其新书《零成本社会》来北京时表示,这一转变已经在发生。
里夫金所说的“零成本”,实际上是“零边际成本”。他认为,随着生产生活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未来将出现由通信、能源和运输三大网络相互融合形成的“超级物联网”,人们能直接在物联网上生产、分享能源和实物,并运用大数据和算法来提高效率和生产力,使生产和销售的边际成本降低到接近于零。
我们正进入一个部分“超越市场”的新世界——里夫金的这一概念能否被还在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大力改革的中国人所接受?
里夫金的上一本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于2011年问世,曾在中国掀起讨论热潮。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里夫金是如此解释的:无处不在的通信网络正在与初期的可再生能源互联网、处于萌芽状态的自动化物流和交通运输网络相连接,以此扩大全球影响力,从而建立一个分布式的神经网络。
《零成本社会》是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理论的进一步阐述。在其新书发布会上,里夫金描述了人类向“零成本社会”迈进的种种细节:
亿万消费者在网上制作和分享音乐、视频、新闻和信息;数百万人在自己的住房和办公场所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众多爱好者在利用废弃的纸张和塑料生产自己的3D打印产品;年轻人通过社交媒体、租赁商和合作社分享汽车、住房和服装,积极参与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创业者利用众筹模式进行融资……
里夫金认为,这些方式的边际成本都接近于零,它们正在促使一种混合经济的出现——部分是资本主义市场的交换经济,部分是协同共享经济,两者相辅相成,但在某些领域,后者将取代前者。在共享经济范式中,“社会资本”比“金融资本”更重要,“使用”比“拥有”更重要。
“资本主义不是我们的唯一出路。”他说。
在书中,里夫金将中国描述为“最早打造物联网基础设施和相应的协同共享机制的超级大国”,并列举中国政府对物联网、智能电网的大规模建设计划为证,还细数了中国企业在3D打印、电子商务、电动汽车租赁、房屋分享等领域的蓬勃发展。
“中国已经建立起信息互联网,能源互联网也有了雏形,交通互联网也在不断发展,很快中国就会出现以数字化为基础的三网融合,而且通过建设新的亚欧丝绸之路,亚洲和欧洲的网络会结合在一起,”里夫金在发布会上说。
他建议,中国应继续加大对“三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因为这能创造许多就业机会,而且只要前期投入了固定成本,新经济模式的边际成本会降低到接近于零,能源效率、生产效率都能大幅提高,从而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缓和气候变化的威胁。
“零成本社会”的图景十分诱人,但也遭到不少经济学家怀疑。它与基于“稀缺”、“利润”和“看不见的手”的经济学理论并不一致,因为如果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分享都是免费的,企业家无法收回成本,怎么会有创新和生产的动力呢?
对此,里夫金在书中回应,免费的产品、服务和协作共享将带来创造力的激增,并且孵化一种新的激励机制,这种机制很少基于经济回报,而是更多基于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社会福祉。
他说,在协同共享经济中孕育的新一代社会企业家精神与以往完全不同,新的精神将“少一些对追求金钱的关注,多一些提升生活质量的承诺;少一些市场资本的积累,多一些社会资本的积累;少一些对自然的破坏,多一些可持续发展的投入和地球生态的管理。”
如果按照里夫金所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并非永恒真理,那么资本主义会很快消亡吗?
里夫金对此保持谨慎。在他看来,边际成本足够高的商品和服务将继续存在,以保证投资回报,金融行业将在构建第三次工业革命物联网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些全球公司也可能在未来很长时间内继续存在,尽管它们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参与采写:鹿亚茹)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