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30日电(记者璩静)30日上午10时许,一阵嘹亮的号角在天安门广场响起。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演奏的《献花曲》旋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走向人民英雄纪念碑,向人民英雄敬献花蓝。
当号角响起、音乐奏起时,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大气磅礴的音乐从何而来?这支军乐队究竟如何修炼而成?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紫竹桥附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团长邹锐、作曲家王和声讲述了军乐的故事。
“高音王子”吹响国家旋律
小号音色强烈,明亮而锐利,极富光辉感,被誉为铜管族中的“高音王子”。用小号来演绎号角,再合适不过。团长邹锐告诉记者,号角有一种召唤性,在仪式开始用它,可增加仪式的庄严感。
烈士纪念日上的号角,前部舒缓,后部激昂。号角创作者、乐团作曲家王和声说:“虽然是烈士纪念日号角,但我并没有用一种悲怆的旋律去写。前两句体现的是一种追忆、缅怀,后面的旋律体现一种传承、继往开来,表达一种把未尽的事业进行下去的情绪。”
演奏国歌,差一秒都不行
在邹锐看来,作为一种艺术,军乐拥有独特的艺术特性。他说,军乐是语言的传递。而在重大仪式上,军乐往往标识了程序时间节点。
邹锐告诉记者,这个时间点说起来很容易,但是要求异常严格。如国庆阅兵时,乐队在天安门广场上,以每分钟116步的步速行进,连续演奏两个半小时,步速不变,难度可想而知。
相较于一般乐曲,军乐更需要表达出国家和民族的情感。由军乐团重新创作的《献花曲》,就采用了冼星海谱曲的《在太行山上》,进行延伸、发展,既表现了深情而绵长的缅怀,又展现了全国人民踏着先烈足迹继往开来的决心和信念。
甘当绿叶衬红花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于1952年7月10日正式成立。建团60多年来,作为国家司礼部队,军乐团不仅完成了迎送外国元首,国庆大典的仪式,以及香港、澳门回归、北京奥运会等重大活动演奏任务7000多次,还创作了《欢迎进行曲》《团结友谊进行曲》《北京喜讯到边寨》《运动员进行曲》等大量深受群众欢迎的经典音乐作品。
邹锐说,我们的创作都是不署名的。我们的艺术家,演奏家、作曲家默默奉献,铸就了军乐团世界一流的艺术水平。“现在很多人把艺术作为名利场。军乐团要做无名英雄,永远是绿叶。那红花是什么?是党和祖国的事业,我们永远衬托这朵红花,用军乐这个媒体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