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湖南频道9月29日电(袁卓熙)“湖南省学联主席”、“中南大学学生会主席”、“湖南省百佳大学生党员”“湖南省优秀毕业生”、“中南大学十佳大学生”、“优秀学生标兵”、“国家级创新创业立项负责人”、“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前18强”、“全国才艺大赛主持人金奖得主”……这些响亮的名号都来自于一位叫做李晓萱的90后女孩。目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硕博连读的她于朋友眼中既是不折不扣的学霸也是秀外慧中的女神。
回忆起大学生活,李晓萱表示自己都是在学习、校园活动和各大比赛中度过的,就连暑假也都是行程满满——大一随学院实践队去到湖南湘西泸溪支教,大二积极备战 “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大三以文化使者身份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前往尼泊尔做实习记者,大四参加中央电视台传媒梦工坊与来自世界名校的中国传媒人进行思想碰撞。“我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让我感到生命很充实,当然也令我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就是来到燕园成为‘第三类人’——女博士(笑)。”
李晓萱作为中南大学毕业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
和其他女生不一样,李晓萱并不惧怕“第三类人”、“灭绝师太”等等这样略带戏虐的身份表述。她认为在父母生活的年代,读书还是一件非常值得珍惜的事情,多少人中才能出来一个大学生。因此在今天,随着国家的进步,当读书条件得到优化,机会更加广博的时候,我们也更应该要珍惜前辈们当时无法获得的资源,在想读书、能够读书的时候再多读一些书。谈到“改革开放”她认为,“恢复高考”举措的实施令她印象最为深刻。尽管高考这个话题令每个十七八岁的孩子感到头疼,但它也使得每一个人都有了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可能性,亦使社会流动朝着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
李晓萱在湖南省教育厅举办的“最强实习生”比赛现场
2013年7月,李晓萱大学三年级的那个暑假,她参加了由湖南电台“青春975”举办的“最强实习生”比赛,并在最后脱颖而出成为文化使者,跟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前往尼泊尔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访问。在此期间她不仅先后采访了前尼泊尔驻华大使阿查里亚先生以及尼泊尔90后创业“大亨”古马尔,也在当地孔子学院的“中华才艺大赛”中指导过尼泊尔学生唱黄梅戏,跳古典舞。这段特殊的经历令她深感中华文明的魅力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而后来,当她从全球两万多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央电视台传媒梦工坊第六届学员之一,与来自牛津、剑桥、耶鲁等世界名校的优秀传媒人才的进行交流之后,原不是学习相关专业的李晓萱一方面对传媒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感受到了“中国媒体的发声是多么的重要和美妙”。她希望未来十年自己也能借着“自媒体”的东风,以自身文化素养和经历为基石,将中华文化散播到更远的地方,让世界了解多一点中国。“也许愿望说的有些大,但作为‘准第三类人’,我也是任重而道远嘛!”李晓萱自嘲道。
李晓萱在尼泊尔“中尼建交58周年”庆典采访前尼泊尔驻华大使(来源 国际在线)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