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尔吉斯斯坦东部,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承建变电站。图为中方技术人员在高压线塔上施工。 |
杜尚别市中心的塔吉克斯坦国家图书馆由中国建筑公司承建,并被印制在当地货币上。 |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开工仪式。 |
在阿拉木图新康番茄制品厂里,当地员工在工作。 |
扫描二维码 |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国构想,与中亚五国的发展战略和梦想同声奏鸣,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宏伟蓝图正在从容铺展。
没有想象中的颓垣断壁。荒野中残存的,是一个个石块堆垒而成的地基方格。从中,尚可依稀分辨出这里曾是闹市区的一角。
这是位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的塔尔加尔遗址。今年6月,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起始端和天山廊道的路网”获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共有33处代表性遗迹,塔尔加尔遗址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贸易重镇,塔尔加尔见证了东西方大范围的交流交融,也成就了自身伊犁河流域最大城市之一的繁盛。
当年的城郭如今已成丘墟,驼铃声声的古丝路也已陷入荒凉与沉寂。历史的沧桑让人叹息,然而历史的底色弥足珍贵。在这个大调整、大变革的时代,重新“凿通”丝路、共建共享发展新机遇的渴盼,从未像今天这样热切。
一年前,正是在哈萨克斯坦这片热土上,在该国访问的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伟构想。
穿行中亚五国,从大漠到高山,回荡对“中国倡议”翘首以待的共鸣——
“以前只觉得丝绸之路是历史,现在觉得它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搭乘中国列车,同中国并肩前行!”
“可以预见,现代丝路经过的地方将为生活‘架起新的炉灶’!”
贸易投资、通道建设等领域合作卓有成效
置身中亚最大的城市——哈萨克斯坦旧都阿拉木图,古丝路咽喉之地的实物印记,似乎很难寻觅,但丝路经济带构想吹皱的“一池春水”,却真切可感。
“根据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的倡议,未来阿拉木图要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心。”阿拉木图市市长叶西莫夫感慨道,身上的责任重大,今年工作量翻番,最近正忙着推进哈中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建设。
叶西莫夫介绍说,2013年阿拉木图与中国各省市的经贸总额增长了35%。今年一季度双边贸易额超过了10亿美元,增长7%。
“今年接待的团组明显多了,国内关注中亚、希望在中亚投资、搞合作的企业,已从新疆等周边地区拓展到沿海发达地区。”中国驻阿拉木图总领事杜德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她刚从新疆回到阿拉木图。
古丝路遇上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中国和中亚的交流合作,从经贸到人文,从高层到民间,都空前活跃起来,气氛越来越热烈。“这就是共识的力量!”杜德文至今还记得,刚听到丝路经济带时,这里的人民有期待,也有一丝疑惑,有记者问她:“中国究竟要给我们上一盘什么菜?”
这样的疑惑并不奇怪。中亚位于欧亚大陆的“心脏”,被视为“世界地缘政治的核心”,以丝路为主题的大国计划屡见不鲜。
那么,“中国倡议”魅力何在?
“不排他、求共赢。”在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基金会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阿穆列巴耶夫看来,“中国倡议”秉承古丝路互利共赢理念,建设新时期包容互鉴的新型国家间合作模式。
这里没有盟主,只有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
真是惊人的巧合:中国梦同土库曼斯坦的“强盛富民”时代目标对接,同哈萨克斯坦的“2050年发展战略”呼应……发展战略和梦想同声奏鸣,开启了中国与中亚互为发展机遇的战略之窗。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第二大贸易伙伴,塔吉克斯坦第三大贸易伙伴。
这里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对已有合作的延续深化——
在塔吉克斯坦,中塔友好的印记处处可见:印在当地纸币上的标志性建筑国家图书馆,是中国人承建的;首都杜尚别的主干道,是中国工人用汗水铺就的……
“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在出席两国各项目竣工或开工典礼时多次对我说,在所有驻塔吉克斯坦大使中,他同中国大使一起出席的活动最多。”中国驻塔吉克斯坦大使范先荣说。
更高水平的互信、更有效的合作、更紧密的利益融合,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中国与中亚近年来在贸易投资、通道建设等各领域展开卓有成效的合作。
“丝路精神”与“上海精神”相契相合,相映生辉:各国发展战略加紧对接,参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容不断写入重大外交活动成果文件;中国制定的规划基本成形……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入务实合作新阶段。
“这一年,中亚各国人民越来越理解中国倡议,越来越感知到这是一盘又好看又好吃的菜。”杜德文说。
务实合作升级换代,合作范围不断拓展
群山逶迤,机器轰鸣,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塔吉克斯坦境内段1号隧道,正在顽强掘进。
这条管道首次途经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与已建成的连接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的A、B、C线一道,将形成中亚地区规模最大的输气系统。
绵延上万里的“能源丝绸之路”,引人瞩目。“大通道”“大格局”的恢宏畅想中也不乏臆测:“新丝路是为中国发展快车‘加油添气’而‘跑马圈地’”“中亚将沦落为中国的原料附庸”……
全新丝路,全新思路,零和博弈式解读早已落伍了。
“亲身参与建设这个伟大工程,是一辈子都值得骄傲的事。”在1号隧道施工现场,29岁的挖土机司机拉提夫告诉记者,得益于这个刚开工的项目,自己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无需千里迢迢跑到别的国家打工了。
无数的拉提夫们将享受到这份“福气”:投资总额约67亿美元的D线工程,建设和运营期间累计可为沿线国家上缴税费31亿美元,实现股东分红54亿美元,并创造数万个就业机会。
一端是“21世纪的战略能源基地”,一端是潜力巨大的广阔消费市场;一端亟须能源出口多元化,一端渴盼能源进口多元化……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意识,引领着中国和中亚不断深化资源国、消费国、过境国互利共赢的能源合作新机制,刷新能源合作的速度、广度、深度。
在土库曼斯坦,过去是汗血宝马穿越古老的丝绸之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如今则是一气贯通:中土互为最大的天然气合作伙伴。
对穿越多个国家、世界上最长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评价是,“它有助于广大地区的繁荣和稳定”。
共建丝路经济带,中国和中亚能源合作是重头戏,但决非独角戏。
在哈萨克斯坦,黑色的石油产业,闪现着中资企业的身影;红色的番茄制品产业,不为人所熟知的是,中资企业在持续领跑。
“中国企业要想在哈萨克斯坦生产番茄制品,无异于外国人在北京卖烤鸭,在重庆开火锅店。”中方独资的新康公司,打破了这个所谓“魔咒”,十多年的创新发展,品牌在哈家喻户晓,拿下1/4强的市场份额。
阿拉木图新康番茄制品厂的秘诀,在公司总经理韦鹏看来,就是本土化:140人的企业,只有3个中国人;享受着只有当地企业才有的关税、贴息贷款优待……
在塔吉克斯坦,华新亚湾水泥公司投产一年多,一举改变了该国70%水泥依赖进口的局面,被推选为上合组织工业和投资合作的成功典范。
在乌兹别克斯坦,活跃着中资企业约500家,涵盖能源、交通、通信、机械、化工、建筑、农业、金融等各个领域。
在中亚,中国正推动务实合作快速实现升级换代,合作范围由能源资源领域向非资源领域拓展。
政策、道路、贸易、货币、民心“五通”是主攻方向
雪山连绵,冰峰巍峨。飞机进入塔吉克斯坦上空,让人感受着帕米尔高原的神奇,也感慨漫漫丝路的艰辛。
传奇丝路建在驼背上,历史之路如何复活为现实之路?我们且行且思。
“走在中国人帮我们修的这条路上,真像走在丝绸上那样舒畅,这就是新的丝绸之路吧。”从机场开往杜尚别市区的公路上,出租司机萨利姆打趣地说。
到了有“高山之国”之称的塔吉克斯坦,我们深切体会到了什么叫“凿通开丝路”。
从杜尚别出发,沿着修葺一新的塔乌公路行驶在崇山峻岭之间。一侧是怪石嶙峋的山体,一侧是深不可测的山涧,数不清的弯道,百转千回,令人目眩。
车行4小时,沙赫里斯坦隧道赫然出现。这条中亚地区最长的公路隧道凿通前,翻越沿古丝路而修的盘山公路是过往司机的“心病”,一到冬天,公路无法通行。
隧道通车的典礼上,拉赫蒙亲自驾车试路,称它“实现了塔吉克斯坦南北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建设丝路经济带,实现互联互通,道路联通最具基础性、先导性。
在塔吉克斯坦,人们能看到的全新的现代化高等级公路,几乎都与中国路桥公司密不可分。从塔乌公路到塔中公路,中国路桥打通着一条条交通大动脉,树起了一座座当地百姓心中的丰碑。
不仅是塔吉克斯坦。
中方企业参与建设的哈萨克斯坦首条跨境高速公路——“双西”公路(中国西部—欧洲西部)即将完工。上海合作组织杜尚别峰会日前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以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以“路”托“带”正在中亚紧锣密鼓地进行。
也不仅是重新“凿通”通道。
山脊陡峭,铁塔兀立,一条条高压输电线逶迤翻腾……崇山峻岭间,总有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中亚缔造国家电网的矫健身影:从纵贯吉尔吉斯斯坦南北的500千伏输电线路,到塔吉克斯坦电网220—500千伏高压输变电线路,一条条“电力丝绸之路”改变着当地没有独立输电网络的困局。
中国构想赋予古丝路新的时代内涵。
华为公司与哈萨克斯坦电信公司合作建设覆盖哈全境的4G通信网络等开创性项目,正在全面推进。铁路、航空、管道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正加速实施。
梦想的路径越走越清晰。
扩大本币互换规模,推动贸易本币结算,人民币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货币流通正逐步从畅想变为现实;
市场开放不断扩大,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过境运输和商品物流不断增加,贸易畅通正在发力提速……
一年来,中亚五国都留下了中国领导人和各国人士广泛交往的佳话,“亲望亲好,邻望邻好”的中国理念、中国构想更加深入人心,政策沟通、民心相通,凝聚起区域大合作的磅礴动力。
(哈萨克斯坦国际通讯社记者阿里别克·肯热别科夫、塔吉克斯坦《人民报》记者安娜·卡柳什娜娅、吉尔吉斯斯坦卡巴尔通讯社记者米尔兰·阿伦别科夫对本文亦有贡献)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4年09月29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