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织金县,问起苗族服饰的制作,人们都会提到一个人,她年纪轻轻,却拿过多项大奖,她就是织金县官寨乡大寨村的苗家姑娘蔡群。
蔡群是土生土长的苗家人,苗寨有着深厚的苗族服饰文化底蕴,寨子里长大的蔡群也从小受着熏陶。从记事起,蔡群就一直跟着妈妈学习苗族服饰的制作,蜡染、刺绣、缝纫,她不厌其烦地学习。渐渐地,她也掌握了制作苗家服饰的各种手艺,开始帮助妈妈制作苗族服饰销售给游客。
2000年7月,为了生计,蔡群前往广东省深圳市务工,在深圳市邯泰鞋业有限公司任作业员,由于心灵手巧、工作勤奋,学得超凡手艺。由于对蜡染刺绣的热爱,2005年,蔡群拿着在外务工积攒下来的钱返回家乡,在自己家里面开起了蜡染刺绣作坊,同时开办农家乐餐饮服务,将民族民间工艺与旅游服务结合起来发展。
2006年,贵州省启动首届“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蔡群报名参加了比赛并获得了毕节地区能工巧匠二等奖。2008年、2009年蔡群连续两年在“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能工巧匠选拔大赛中荣获蜡染蜡画一等奖,连续两年为织金苗族蜡染工艺捧回金色奖杯,并获得“贵州名创”荣誉称号,织金苗族蜡染工艺也由此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评委们的高度评价。
蔡群不仅多次捧回殊荣,而且让织金蜡染刺绣受到消费者的追捧,而多次在“多彩贵州”大赛中获奖的蔡群,已然成为贵州蜡染的一个响亮品牌,许多客商慕名前来订购或亲身体验蜡染工艺的制作乐趣。意识到自己巨大的品牌价值,2009年7月,蔡群多方筹措资金,率先创办了织金县蔡群蜡染刺绣工艺厂。
为了提升官寨古街的旅游服务功能,2009年9月,织金县启动了官寨古街改造工程,官寨古街将被打造成一个集旅游、商业、休闲、餐饮等为一体的步行街。眼看着离家不远的古街一天天地美起来,蔡群又有了新打算。她想把自家的苗族服饰店搬到人流量更大的古街上去,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扩大店面规模,扩大生产规模,让精致的苗家服饰随着各地客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从小作坊到工艺厂,蔡群始终没有停止在苗族服饰制作上的创新。“我的产品图案独特,工艺严谨,是别的地方比不来的”,她在传统苗族服装的基础上,增加了旅游商品的开发;在设计的蜡染和刺绣的图案上,只凭着自己的想象随意而为,不受限制,一派天然。现在她的产品已经包括蜡染方巾、马尾绣绣片、银饰、苗家上衣、苗家背带等几个系列,产品通过网络订单,远销香港、北京、大连,年销售量1万余件,年创收150余万元。“我现在生产能力强,只要有订单,我都敢接。”蔡群的服饰生意越做越红火。
在蔡群的带动下,织金县苗族村寨家家户户都在制作蜡染,很多苗族妇女积极加入到苗族传统文化产业创业队伍中来,全县蜡染刺绣生产的小微企业由2009年的2户增加到2013年的20余户,带动了200余人的就业,多数农户因制作蜡染刺绣,收入明显增加。
2013年2月,蔡群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她将“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带到了人民大会堂。“对于我来说,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做大做强蜡染、刺绣文化产业,带领更多的苗族同胞在家门口就业,同时,加大蜡染刺绣产业的覆盖面,让更多的苗族同胞参与进来,致富奔小康。”
从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到将传统工艺转化为产业优势,一路走来,蔡群用祖先世代相传的高超技艺吸引苗家姐妹坚守传统,用技艺传承的方式延续传统文化的存在。(经济日报记者 郑 彬)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