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决策。钦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要抓住机遇、主动融入,发挥优势、积极作为,将钦州打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城市,为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全力推进千万标箱集装箱干线港建设,打造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李克强总理去年7月考察北部湾经济区时,提出了“广西要成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打造千万标箱大港”等要求。钦州港是天然深水良港,可建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200多个,远期吞吐能力可达到5亿吨,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将钦州港规划为“南方第二大港”。钦州市将加快以国家级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的港口建设,推动钦州港30万吨级航道及码头等深水航道、大能力泊位建设,推进西南中南腹地无水港建设,力争到2020年港口吞吐能力达到2亿吨,努力构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
加快推进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钦州基地建设,积极参与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的合作。发展海上合作、建设海上互联互通网络是中国—东盟战略合作的重要内容。钦州市于2012年启动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钦州基地概念规划,并在2013年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正式启动建设,项目已列入李克强总理2013年出席第16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的成果清单,是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2014年支持的18个项目之一,将以钦州为基地覆盖东盟国家47个港口城市的航线网络,并带动制造业、资源开发、旅游、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将钦州建设成为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的重要基地。目前,已开通钦州港至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内外贸航线17条。
推进北部湾自由贸易港区规划建设,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先行试验区。钦州市正在以钦州保税港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为基础,规划建设自由贸易港区,在金融创新、贸易和投资合作、监管模式、税收政策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同时,充分发挥处在东南亚与西南中南地区贸易节点的优势,加快建设中国—东盟农产品大市场、中国—东盟国际商贸城等面向东盟、服务西南中南的大宗商品交易、展示、中转渠道,争取设立油气、煤炭、粮油、纸制品等大型交易中心,努力将钦州打造成为面向东盟、服务西南中南的物流交易枢纽。
加快推进合作平台建设,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产业合作高地。将加快园区开发建设,发挥平台的政策辐射作用,集聚国内外产业资本,将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打造成为中马投资合作的旗舰项目及中国—东盟经贸合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示范园区,将钦州保税港区及整车进口口岸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基地,将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成为以石化、装备制造、造纸等大型临港产业为重点的北部湾先进制造业基地,将钦州台湾农民创业园打造成为广西与东盟国家农业合作的示范平台。
积极拓展人文合作,构建面向东盟的人文交流新平台。积极推进旅游、教育、文化、城市交往等领域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包括争取开通至越南等东盟国家的国际海上旅游精品线路;创建北部湾大学,加强与东盟国家高校开展合作办学、汉语推广等;策划实施一批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文化精品项目,与东盟国家定期举办“文化艺术周”;与马来西亚关丹等东盟港口城市结为姊妹城市、姊妹港,不断拓展和提升交流合作的领域和水平。
(作者为中共广西钦州市委书记)
《 人民日报 》( 2014年09月17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