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减刑、假释案件一年有60多万件。减刑、假释对于激励罪犯积极改造,促进罪犯回归、融入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司法实践中,一些服刑人员通过造假、买通相关人员换取减刑、假释的现象比较突出。为规范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堵塞腐败“漏洞”,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司法解释。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上个月在网上公示了一批减刑假释案件,其中,一名拟减刑的罪犯是广东省统战部原副部长,引起关注。在审理该减刑案件时,法院严格把关,最终将案件退了回去,不予减刑。
4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发布。根据该司法解释,人民法院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应当在立案后五日内将执行机关报请减刑、假释的建议书等材料依法向社会公示。
《规定》共22条,6月1日起施行。
“社会关注的职务犯罪减刑假释案件办理将更加严格。”最高法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说。
阳光司法,明确6类案件须开庭审理
减刑、假释作为刑罚变更执行的重要措施,是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的重要制度,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对于激励罪犯积极改造,促进罪犯回归、融入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在减刑、假释案件的审理组织、审理范围、开庭审理和书面审理要求等方面没有作出具体规定,实践中亟须进一步完善。
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新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6类减刑、假释案件必须开庭审理:
——因罪犯有重大立功表现报请减刑的;
——报请减刑的起始时间、间隔时间或者减刑幅度不符合司法解释一般规定的;
——公示期间收到不同意见的;
——人民检察院有异议的;
——被报请减刑、假释罪犯系职务犯罪罪犯,组织(领导、参加、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罪犯,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犯罪罪犯及其他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或社会关注度高的;
——人民法院认为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
“对减刑、假释案件实行开庭审理,有利于法院听取来自监狱、罪犯及同监区罪犯等多方面的意见,最大程度地实现案件审理的公平、公正。核心是坚持阳光司法,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孙军工说。
公示期间提出不同意见的人,可参加庭审
《规定》第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应当依法由审判员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
“在减刑、假释案件审理中引入人民陪审员制度,有利于人民陪审员代表社会公众更深入地了解和参与减刑、假释案件的审理,拓宽了公众的参与渠道,确保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更加公开和透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时延安说。
减刑、假释案件不同于普通刑事案件,审理内容自然也不相同。针对这一问题,《规定》第五条第一款规定:审理减刑、假释案件,除应当审查罪犯在执行期间的一贯表现外,还应当综合考虑犯罪的具体情节、原判刑罚情况、财产刑执行情况、附带民事裁判履行情况、罪犯退赃退赔情况。第二款就如何考察拟假释罪犯再犯罪危险性问题进行规定,除第一款所列情形外,还应综合考虑罪犯的年龄、身体状况、性格特征、假释后生活来源以及监管条件等,有利于人民法院在审理假释案件时予以全面考量。第三款特别针对假立功问题专门规定:执行机关以罪犯有立功表现或重大立功表现为由提出减刑的,应当审查立功或重大立功表现是否属实。涉及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或者其他贡献的,应当审查该成果是否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独立完成,并经有关主管机关确认。
在庭审参与人员范围上,《规定》第七条除明确要求必须通知“人民检察院、执行机关及被报请减刑、假释罪犯参加庭审”外,还规定可以根据需要通知证明罪犯确有悔改表现或者立功、重大立功表现的证人,公示期间提出不同意见的人,以及鉴定人、翻译人员等其他人员参加庭审。
重点检查职务犯罪罪犯“减、假、暂”比例
在新闻发布会上,最高法审判监督庭庭长宫鸣还介绍,下一步最高法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规定》的执行。“比如根据中央政法委的意见中关于对部分职务犯罪罪犯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实行备案审查的要求,我们将就备案审查的具体程序要求予以明确。对实体性的司法解释再进行必要的修改。”
“最高法每年要组织全国性或者区域性的检查,今年下半年将正式启动,重点检查职务犯罪罪犯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比例是否明显高于其他罪犯的相应比例,各高级人民法院也将根据本辖区的情况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并且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宫鸣说,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发现法院工作人员在办理这类案件中有违纪违法行为,甚至构成犯罪的,一律移送纪检监察部门或检察机关从严追究责任,追究责任的情况还要向上一级法院报告,涉及其他机关工作人员违纪违法的也要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有关部门处理。
此外,宫鸣介绍,最高法将积极协助刑罚执行机关修改罪犯的计分考核制度,建立全国性的公示公开网络平台,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机构设置,充实人员力量。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30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