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夯实道德根基--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首页
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

 四德工程润物无声 善行义举聚起人心 

山东夯实道德根基

2014年04月07日04:5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本报济南4月6日电 (记者徐锦庚、刘成友、卞民德)这段时间,一部在网络上热播的公益微电影《养老榜风波》,让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辛庄镇侯家台村出了名。

  电影里说的是件真事。侯家台村有个道德委员会,把村民赡养老人的情况排成“养老榜”,贴在了村文化广场上。没想到,养老榜才贴出两天,就被人偷偷撕去一块。

  侯家台村子不大,肇事者很快被发现。原来,是排名最后的村民觉得丢面子,到村“两委”讨说法未果,就摸黑撕了榜。

  撕榜村民认错后,养老榜重新上墙。可是没过多久,要“撕榜”的村民越来越多,盯着村党支部书记换新榜。虽然一换再换,村道德委员会不但不烦,反而越换越乐呵。

  “为啥要换?养老榜一贴,大家都看得见。你孝敬老人,我比你还孝敬,都想露露脸,都想做模范,谁也不想落后,就连一些常年在外不回村的,也都拎着东西赶回来看老人了。”村支书侯召建喜滋滋地说。

  把孝德晒在阳光下,一张养老榜,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

  在山东农村,“上榜”已成为眼下最时髦的词。前些年,榜名五花八门:好媳妇榜、好婆婆榜、睦邻榜、好人好事榜……后来,省委宣传部统一概括为善行义举“四德榜”。如今,山东有2万个村居建立起“四德榜”,记录下1000多万件次普通群众的好人好事。

  自古以来,山东就有张响亮的“名片”: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可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风气不正等不良现象日益严重,严重冲击了千百年来积淀的道德根基。

  为了重塑“礼仪之邦”的道德高地,山东自2007年起,启动实施“四德工程”。家庭美德突出“孝德”,职业道德突出“诚德”,社会公德突出“爱德”,个人品德突出“仁德”。公民道德规范具体化、生活化,说的是群众贴心入耳的话,树的是群众触手可及的杆,让善行义举上榜,为凡人善举立传。

  道德建设,光靠自觉不行,还得有“硬杠杠”。山东将“四德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全省138个县(市、区)划分为3类,进行量化考核,每一项标准都让干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拎得动。全省计划到今年年底建成善行义举“四德榜”3.5万个,村居覆盖率达50%以上,力争明年底实现所有县(市、区)全覆盖。

  (相关报道见第四版)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07日 01 版)

联系本文记者

徐锦庚
[留言][博客][微博]
(责编:刘军涛、王吉全)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时政要闻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重要理论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