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编辑谈挂职感受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基层

本报记者 禹伟良 杨雪梅 邓建胜 汪晓东 于猛

2014年03月18日03:4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两会期间,公务员工资该不该涨成为议论话题之一。

  拿着不高的薪水,担着百姓安危冷暖的责任,干着“白加黑”的工作……每当一些基层干部“晒”委屈,都引来一片对“不知足”的“吐槽”。

  每当卷入舆论中心,一些基层干部都有几多苦恼和无奈:几则雷人雷语、几个“房姐”“房叔”就能打翻一船人?

  2013年年初,按组织安排,我们几个采编部门的主编,分赴山西长治市郊区区、安徽肥东县、江西东乡县、河南许昌县、海南万宁市挂职锻炼,任县(区市)委常委、副县(区市)长。沉下去、融进去,一年里实打实地任“县官”,我们真切触摸到一个充满活力而又真实复杂的中国,对基层干部的甜酸苦辣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在采编岗位,初闻花钱“摆平”、截访“压平”这些说法,我们也直呼“荒唐”,法治时代,有什么理由不将“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做好做实?

  “上访司令”温小珍的“变形记”,让我们心中别有一番滋味。

  温小珍,曾是海南万宁上省赴京群访讨说法的“带头大姐”。万宁市几年前录取200多名统招统分师范类毕业生,温小珍是其中一员,但后来受编制指标等所限,没能走上讲台成为教师,为此他们走上漫漫上访路,成为市里棘手的难题。

  “利益问题不解决,破解维权与维稳的两难也就无从谈起!”问题倒逼出“基层政府雇员”的制度创新,温小珍们被聘为农村基层雇员,充实到基层干部队伍中。

  被派到长丰镇马坡村不久,温小珍听闻杨兴章的儿子横遭车祸昏迷不醒,全家陷入绝望,便四处奔走,帮着申请了数万元的救助金。倍受感动的杨兴章,在市委领导接访日找到书记,但不是上访,而是感谢。诚心换真心,温小珍这个生面孔,还“意外”当选了村支委。这让她非常自豪:“原来,我的服务,也能赢得群众认可。”

  在权利意识高涨、利益多元博弈的今天,处在各种矛盾的中心地带,处于与群众直接接触并解决问题的工作前沿,处于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之下,基层干部“群众工作越来越难做”的压力,我们感同身受。他们“事不避难、敢于担当”的勇毅,令人感佩。“主政一乡、一县,关乎几万、几十万百姓福祉,把这份岗位责任尽到了,人生抱负也就实现了。”他们袒露的心迹、“官念”,让我们深刻理解了他们为什么在知难而不畏难的忙碌中干得有滋有味。

  “治国难,最难在基层。”沉潜越深,感知微观中国越深,我们对基层干部印象就越真实。“理解和支持比什么都重要!”记不住有多少基层干部与我们彻夜长谈,但我们记住了他们对正在开展的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思考和期待:“聚焦‘四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向问题叫板,让群众叫好。”记住了他们学习习总书记全国组织工作会讲话后的振奋之情:“对广大基层干部要充分理解、充分信任,格外关心、格外爱护,多为他们办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

  虽然离开了那片仍在思念的乡土,告别了那些仍在挂念的战友,然而一年的“县官”经历,让我们丰富了知识,积累了经验,开始知道了如何读懂中国,如何通过党报的新闻报道工作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关报道见第六版)


  《 人民日报 》( 2014年03月18日 01 版)

(责编:曹昆、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