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2月28日电(记者周长庆、刘硕)栩栩如生的“关东三宝”、顽皮可爱喜气的人参娃、咆哮山林的东北虎、黑白分明层次清晰的关东雪乡、娇艳欲滴金丝缠绕的牡丹花……走进吉林省辉南县抚民镇文化馆的剪纸展厅,参观者无一不被辉发满族剪纸艺术所折服。这门艺术的传承人徐贵库,用一把小剪子,剪出了满族剪纸艺术的广阔世界。
辉发满族剪纸艺术始于明代,以满族祭祀、习俗等为主要表现内容,带有一种原始、淳朴的美感,在我国剪纸艺术中独树一帜。其特点是色彩鲜艳,造型独特,在不失去古朴魅力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使作品更具观赏性和装饰性,深受市场欢迎。如今,辉发满族剪纸已经被列为吉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徐贵库是满族人,7岁就跟姥姥、妈妈、大娘学剪满族“嬷嬷人儿”、窗花等。经过多年探索,并赴河北等地向剪纸名师学艺,他的剪纸技艺愈发精湛,从一名普通教师逐渐成长为远近闻名的剪纸名艺人。
掌握了“妙剪生花”的本事,徐贵库把满族和汉族“福禄寿喜财”的观念继承下来,直接或间接体现在作品中,包括当地的辉发古城风貌、林海雪景、关东文化等都成为其剪纸创作的素材。为让辉发剪纸艺术走入千家万户,进行活态传承,他还积极进行辉发满族剪纸的市场化探索。在学习名师经验基础上,他创作出具有浓郁东北满族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多层剪纸、染色剪纸、嵌金丝剪纸等。这些作品虽然制作难度大,但效果好,有的堪比摄影图片,让人叹为观止。
作品越来越好,技艺越来越精,但徐贵库并没有把这门艺术作为独家资源藏起来。他拿出26年从教生涯攒下的授课技巧,经常走进中小学课堂、文化馆等向学生、学员传授剪纸技艺,还被北华大学、吉林电子信息技术学院聘为客座教授,长期为大学生讲授剪纸课。
去年底在深圳举行的世界剪纸邀请赛上,共有21个国家的200幅作品入选。徐贵库和他儿子的两幅作品《老家门口唱大戏》和《满族窗花》成功入围。今年1月,徐贵库的剪纸作为吉林省的唯一代表,参加了文化部在京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其作品在展会上深受欢迎,被抢购一空。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来订购剪纸作品的人越来越多,徐贵库看到了剪纸中的商机,他带领当地村民一起把剪纸变成实实在在的效益。2012年,他和儿子、儿媳一起,成立了辉发满族剪纸有限公司,向着剪纸产业化迈出了一大步。目前,徐贵库已经培养出40余名比较成熟的剪纸学员。他们剪纸年收入好的可达三四万元,这一把小剪子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剪子”。
徐贵库告诉记者,经过这么多年来的传承、创新和产业化发展,辉发满族剪纸已经走出大山,走进了京沪港,走进了日本、韩国。“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把辉发满族剪纸艺术走出亚洲,推向世界,让这门古老的艺术走得更远,让满族文化被更多人认识。”徐贵库说。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