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制定指标量化“国际化” PM2.5成重要指标
深圳28日公布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将“国际化”这一宏观的目标具体到4项一级指标和25项二级指标,其中空气质量PM2.5年均浓度也被列入指标体系。
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汤丽霞说,国际化城市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多个领域,为了通过可量化、可比较和可操作的指标设定推进深圳的国际化城市建设,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委托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编写了《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研究报告》。
记者看到,这份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主持、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执行编写的指标体系研究报告,将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具体量化,一级指标涵盖经济开放、创新文化、宜居宜业和国际影响4个方面。二级指标则是针对一级指标细分后的具体量化指标,例如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国际航线和国际知名企业总部、国际专利申请量、每十万人拥有博物馆与文化艺术场馆数、空气质量PM2.5年均浓度、公共交通分担率、国际友城数量、国际主流媒体报道数等。
据汤丽霞介绍,该指标体系制定是以北京、上海、新加坡、纽约、香港、伦敦这6个城市为比较对象开展研究的,报告重点介绍了针对一级和二级指标进行的深圳与其他公认的国际大都市的比较研究成果,以便让决策者对建设国际化城市有一个更加清晰的全局认识。
汤丽霞告诉记者,此次公布的指标体系,是根据深圳市政府2011年5月出台的《深圳市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所提出的目标来编制的,这份行动纲要提出,“到2050年,深圳与香港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共同发展,形成与纽约、伦敦、东京比肩的国际化城市群”。深圳在确立国际化城市的各项标准值之后,将会把指标体系转换为实际工作的指引。今后,国际化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和相应指标也纳入政府工作白皮书,各牵头单位的具体推进措施将纳入年度计划,建设工作的考核将纳入各相关单位的年度考核计划。(记者王传真、吴俊)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