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13日,文化部、财政部率先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开始,目前共有54个国务院部门晒出了行政审批权清单,其中包括20个国家部委。对比本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前,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的削权放权幅度达1/3。
不包括议事协调机构,国务院的部门共75个。除了25个国家部委,还有直属机构、直属事业单位等50个下设机构。据新京报记者统计,目前50个下设机构中,34个也发布了行政审批事项目录。至此,共计54个国务院部门公布了目前保留的1143个行政审批项目。
【盘点】
哪些部门未公开?
国家工商总局未公开
未公开行政审批项目目录的21个国务院部门中,约14个不涉及行政审批,如监察部、审计署等3个国家部委,以及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等办事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
其余7个未公开的部门,有外交部、国家安全部这两个国家部委,以及国务院5个下设机构,这5个机构中不少掌握较为重要的审批权,如海关总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去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开始推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经营场所登记条件,被形容为“一块钱可以开公司”。此前,广东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都以该项改革破局。但目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尚未公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
【对比】
放权前后有哪些变化?
能源领域减权约1/3
对比本轮改革前,各部门的审批项目明显缩减。例如此前因掌握大量审批项目备受诟病的能源领域,去年重新组建的国家能源局保留了17个项目。去年一年内,该局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1项,占原有行政审批事项的29%。
还有由于握有大量审批权、被称为“小国务院”的国家发改委,曾有评论人士发表文章称,“2008年4万亿政策出台以后,国家发改委门前就出现找不到住宿的现象”。现在国家发改委保留的项目共计25个,据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等文件,国家发改委负责核准的项目有80余个。
此外,原铁道部的审批项目为19个,现国家铁路局仅保留了8个。
三个部门只保留了一个行政审批项目:国资委,保留中央企业政工职称评审审批;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保留针对港澳记者来内地采访的相关审批;国务院侨办,保留在境内举办华侨、外籍华人国际性联谊活动审批。
国税总局保留项目最多,达87项,如对纳税人延期缴纳税款的核准、对纳税人延期申报的核准。
但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竹立家等专家表示,各部门的职能、性质不同,不能单纯通过项目的数量变化判断改革成效。比如保留项目最多的国家税务总局,作为垂直管理的政府部门,其行政审批权限不仅包括总局本级,还涉及各级税务机关,而且税收征管关乎国家财政安全,必须严加管控。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