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学者:确立纪念日和设立公祭日是中国自己的事

2014年02月27日11: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学者:确立纪念日和设立公祭日是中国自己的事

  中新社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 杜燕)中国拟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拟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此间专家认为,这是中华民族走向成熟的标志,是“自己的事”,是为了更好地缅怀和铭记,使人民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李宗远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做出决定,以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集中反映中国人民的意志,使我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他强调,确定纪念日和设立公祭日,是需要的也是必要的。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缅怀在抗战中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抗战做出贡献的人们,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另一方面,当前一些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崛起鼓吹中国威胁论,日本的右翼势力极力否认、歪曲甚至美化日本侵略战争,确定纪念日和设立公忌日,要向世界传递中国人民爱好和平、捍卫和平的决心和信念。

  李宗远还表示,以国家立法形式通过,使之制度化、法制化,之后或会出台实施细则明确纪念活动的时间、层级和规格,这无疑有利于我们的国家、社会团体和民众参与到纪念活动中去。明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将有助于国家、地方举办各种纪念活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日本史学会名誉会长汤重南指出,从法制的角度确立纪念日和公祭日,是为了民族的理想,让子子孙孙牢记历史、珍惜和平,反思过去,更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理想。

  他称,今天的日本,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德国有很多惊人相似之处,可以使国际社会更清楚地认识安倍执政下的日本未来走向的危险性。

  他称,日本在政治右倾化的道路上愈走愈远,触动了我们的底线且不断挑衅,可以说中日关系到了1972年以来的冰点,甚至还会往下发展。因此,中日关系将更加复杂化、尖锐化,这时,中国没有任何退路。

  他指出,中国需要准确认识日本,有一个作长期的、复杂的斗争的准备,“困难很大,绝不容忍日本的疯狂挑衅”。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焦洪昌表示,中国宪法规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而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是一种立法形式,其“决定”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体现国家意志,具有国家性、统一性和约束性。

  他表示,多年来每逢9月3日、12月13日,北京、沈阳、南京等地均会举行各类抗战纪念活动,可是就南京大屠杀而言,这不仅仅是南京、江苏的事情,而是全中国的事情。因此,以国家的名义对死难者进行公共哀悼和纪念,是国家行为,让人们不忘历史,对那死难者及其后代亦是一种安慰。

  焦洪昌还指出,世界很多国家设有对重大灾难、人权侵犯事件的纪念日,像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等国每年都在本国法定纪念日举行隆重的公祭仪式,中国立法确认国家公祭日和纪念日,符合国际惯例。而从国家层面设立纪念日和公祭日,这些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将能够持续。

  据悉,自1994年开始,每年的12月13日,南京市各界民众都会汇聚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广场上,举行悼念活动;而近年来中国政府对9月3日这一天十分重视。1995年、2005年以及2010年的9月3日,中国国家领导人均参加了抗战胜利纪念活动。(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