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26日电(记者曹槟)最新发布的一份关于中国老龄化社会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发展呈现速度快、规模大、高龄化等特点,区域差别明显,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形成一套符合国情的可持续养老模式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
两会到来之际,由《今日中国论坛》杂志社、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老龄文化产业委员会和中旭老龄(北京)信息科技研究中心共同完成的《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正式出版,试图用一种全新的思路看待中国的养老问题。
书中倡导的“敬老工程”,具体来说就是树立“以老养老”的价值新观,实行“非产权”经营模式。“以老养老”的重点在于转变观念,将老年人作为人力资源而非社会负担来看待,逐渐将老年人力资源纳入到社会发展进步的系统中,让老年人充分发现并发挥自身价值,实现老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悉,敬老工程将在浙江、四川、重庆、辽宁等地陆续建成全国首批“敬老工程示范基地”,实行“非产权模式”,即园区内的养老公寓只可出租,不能售卖,企业作为示范基地的运营管理方,对日常运营和服务负责。
报告指出,“非产权”经营模式有利于降低政府供地风险,提高政府部分与土地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维护政府政策信用,保障中央政策针对养老事业的扶持措施。
《今日中国论坛》杂志社社长蔡社会说:“对于敬老工程而言,土地的产权归属问题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看它能否为老年人提供完善专业的高水平服务。坚决反对以养老为借口,行“吃老”敛财之实。”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