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剪纸是河北独具特色的民间美术,相传已有两百年历史,主要以窗花见长。窗花,同学们大概都知道吧?我们北方都有剪窗花、贴窗花的习俗。”不久前,河北省民俗博物馆“民间艺术进校园活动”走进石家庄市神兴小学,为那里的学生带去了一堂传统文化现场教学课。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体会民俗文化的魅力与乐趣,河北省民俗博物馆在安排传统文化巡讲组老师向学生讲授民俗文化理论的基础上,还邀请了民间艺术家现场表演民俗工艺,使孩子们在“玩”中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蔚县剪纸、武强年画、唐山皮影等多个具有浓郁河北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孩子们大开眼界。
“同学们,刚才我给大家讲了剪纸的制作方法,现在谁想上台来做一幅剪纸?”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剪纸专业委员会主任康战杰的话音刚落,就有20多个孩子举手,想上讲台来亲手制作剪纸。神兴小学一年级5班学生张昊小朋友体验完刷年画等环节后非常高兴。他对记者说:“我好喜欢这些剪纸,以后我要剪很多剪纸,把我们家贴满。”
据了解,针对学生群体的特点,河北省民俗博物馆在授课方式上进行了精心准备,专门编写了符合学生群体的授课讲义,把专业术语变成了大白话,以期达到孩子们一听就能明白其中含义的效果。
石家庄市栗胜路小学校长张恒寿说:“现在学生们接触到的传统文化知识太少了,民间艺术进校园可以让孩子们从中领略到许多传统文化知识,比如剪纸中传统的吉祥图案就会给孩子们的审美提升带来帮助。”该校学生精心制作的一幅由56个福娃组成的20.08米长、0.29米宽的剪纸长卷,曾在2008年赠送给北京奥组委。
近年来,河北省民俗博物馆先后走进河北师范大学等40余所大学、石家庄第二中学等60余所中小学,受众达60多万人次。在活动的感染下,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学生还自发组建了中华风民俗文化社,借以发动同学加入到传承民俗文化的队伍中来。石家庄市位同小学将剪纸纳入本校课程,实现每班每周都有一堂专业的剪纸课。石家庄市裕华区42所中小学校成为河北省民俗博物馆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在该区中小学成为常态。
通过积极与教育部门协商沟通,河北省民俗博物馆已在省内多所学校建立了传统文化教育实验基地,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博物馆则定期指派人员到学校举办讲座。
河北省民俗博物馆宣教部主任吴宁说:“活动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学生家长和老师担心会耽误学生的学习。但从结果来看,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制作剪纸等民间工艺,不仅没有影响学习,反而让一些平时坐不住、没有耐心的孩子能够踏实认真地学习了。”
原河北省民俗博物馆馆长常素霞认为,传统文化进校园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如与教育部门合作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形成进校园长效机制等,都是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