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记者谢尔 黄嘉瑜 李光裕)广州市第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于今天(22日)上午正式闭幕,闭幕式结束后,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受邀就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大洋网记者:我们关注到去年BRT扩建而引发公咨委成员有这样的声音,公咨委决定权不在公咨委的手中,今年广州在公咨委的制度方面会有哪些改进的方向?广州在打造阳光政府方面有哪些新的方向和目标?
陈建华:广州首创了公咨委,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政府也专门做了一个规范,对公咨委的设置出台了一个意见,应该说是典型摸着石头过河,也要不断的进行积累。大家也可以数一数,第一个是同德围,第二个是金沙洲。从市的层面来说,一个是垃圾分类、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公咨委,还有就是重大城市建设。总共是四个。越秀区搞了一个东濠涌的公咨委,可能各区也有,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短短一年来,这些公咨委不同程度的发挥了作用,可以说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比如说同德围的公咨委,这里的记者朋友过去有没有专门报道同德围的?现场也有。可能你没有去同德围的话,现在去同德围看一看,学校在建设,医院在建设,公园已建好,地铁在开工,变电站,这是整天上访的,现在也已经建好了。那天我和他们公咨委的主任一起,在一个变电站的外面根本听不到声音,进入变电站的里面,公咨委的委员说这一点声音啊,不要说在外面,在里面睡觉都不成问题,我估计公咨委的委员家里空调质量是比较差的,比空调的声音还要小。特别是同德围的南北高架路,今年的6月底就要通车了。到时候我们准备开放大家去走一走,因为它通车了之后就不能走人了。这些都是公咨委成立之后,包括金沙洲,刚才你提到BRT,这是城市建设这一块的,像广州大桥的扩建,是东扩还是西扩、到底扩不扩,最后公咨委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也将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吸纳进来,对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了协调和归纳,并进行了优化。包括重大工程项目公咨委也提出最好能够将广州大道北延、南延,进行快速化的改造,像这些建议我们觉得都是非常科学、非常合理的。
刚才你也提到公咨委的议题设置主要是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还是公咨委提出,我想下一步我们都可以探索。你没有问BRT要不要搞?我多次讲过,广州第一条BRT,当时好像是从韩国学来的,国外也有。建设期是9个月,在座的媒体批评了10个月。但是没有这样的批评就没有改进,通过大家的批评它不断的改进,第一条BRT起码有这么几个效果,因为建这么一条BRT,决定建和怎么建跟我没有关系,因为我正好调去河源五年,我可以进行客观的评价。从政府的行政立场来说,这个决定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它的立场就是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快捷通道。如果它是限制广大市民,只是提供给私家车使用,那么这个立场可能就有一点偏离了。但是现在是将行政立场设立在大多数的市民,所以从行政立场这个角度来说没有问题。另外线路选择也是比较合适的,天河的东部和黄埔区,和中心城区有大量的钟摆人流,潮汐很明显,比如五号线一开通就挤满了,本身就有这样的需求,而且政府的行政立场是正确的。第三效果也是明显的,BRT建成之后我也了解了一下,去年的数字,最高峰一天达到了93万人。如果没有BRT的话,任何通道都没有办法替代它,可能中山大道这一条道路就会很拥堵了。我们的BRT也得了很多奖状,应该说它的功能、对它的效果是明显的。
要不要建第二条BRT、又怎么建、按什么标准建、建多长、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都是需要讨论、需要研究。我们那次主要是材料没有准备充分,所以讨论起来就不充分,因为信息不对称。现在的BRT是高标准的,国外也有中等标准,还有低标准的BRT,我在国外就看到过,在里昂我就看到过,那个BRT就是在路边,连雨棚都没有,后来一了解说那里不怎么下雨,夏天也不怎么热。还有BRT的站台,中间是放一个站台,还是两边放两个站台,两个站台的话造价就增加一倍,站台放在中间的话造价就会降低,但是你的车流就必须两边开,汽车的造价就会高一些,两边都能开,而且占的路也少了。
(来源:大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