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刘年夫。记者莫伟浓 摄
广州中院院长刘年夫接受本报专访表示 “法网三部曲”杜绝“张海案”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刘年夫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数度提到“今年市中院报告有据可循”,但对于近日备受广州街坊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及热点事件,他又拿出法官人的严谨,逐层逐条分析解答。昨天,记者将减刑假释公正、执行到位率,以及知识产权打假等热点话题抛给他时,这位“广州首席律政先锋”都结合今年的法律改革给出了详尽而清晰的解答,不乏犀利之词。
文/记者刘冉冉、申卉
谈“越院”出逃精神病人
出逃精神病人未进入司法程序
20日广州一名涉嫌杀人致死的精神病人“越院”出逃的消息在昨天的分组会议上引起了不少代表关心。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进一步确立了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对于涉致死案精神病人走失一事,院长刘年夫昨天回应本报称,目前案件尚未进入司法程序,仍属于公安机关职能范畴。
他表示,根据强制医疗制度,如果司法介入后,一旦将嫌疑人确认为精神病患罪犯,他不具备刑事责任,但具有危害行为和暴力倾向,则需要进行强制治疗。但刘年夫不愿多表态,只说具体的操作公安机关比较了解。
谈法官离职
待遇与公务员相当 去年流失2人
对于部分代表调研的“待遇过低逼离法官”的话题,昨天刘年夫回应本报称,目前全市有法院职称的330人,在一线办案的290人左右,但去年全年仅两人离开。
“如果离开法院就算流失,那么提拔成干部算不算流失呢?去年全市就两个法官是实际离开的,一个是为了爱人去海外完成夫妻团聚,另一个确实是嫌收入低,去当律师了。”
而谈及目前法官的待遇,刘年夫称:“基本就是公务员的水平。”不过,他也坦言:“法院人员并不富余,目前各个环节都要求公开也会增加工作量,因此这些工作人员应该还是有压力的。”
谈“减刑假释”
确保减刑解释公开公平依法依规
江门市原常务副市长林崇中及河源市公安局原局长曾天来暂予监外执行案、健力宝集团原总裁张海减刑案存在弄虚作假的问题,引发社会对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的质疑。
昨天,刘年夫就“减刑假释如何确保公正以避免张海案等类似事件发生”的问题时回应记者,原来减刑假释没有独立的程序,只由监狱管理部门报到法院来,法院书面审查后就发裁定书,裁定可以减刑几个月或者裁定假释;而究竟这种符不符合条件,该不该减刑假释,社会各界对此议论比较多,也就是公开得不够,透明不够,因此容易滋生腐败。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刘年夫介绍,广州中院根据存在的问题率先进行改革,今年起,提请广州市中院审理的减刑假释案件全部在网上裁前公示,并网上公开裁决结果,这既使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成为全国首家减刑假释案件网上公开常态化的法院,也是确保减刑假释公正的“第一部曲”。
“第二个就是开庭来审,请方方面面的人都来参加;第三是改革,可以减刑假释就发裁定书,然后在互联网公开公示公布。以此三部曲确保减刑解释公开公平依法依规,防止产生腐败。”
而对于减刑的法律标准,刘年夫称,这方面早就有规定,关键是运行中怎么操作。
谈“执行难”问题
到位率高于全国 多数未执行因“差钱”
与工作压力大同样受关注的是,大工作量下,是否带来法院工作执行难的问题。刘年夫称:“申诉人当然希望百分百执行,但一些涉及财产的案件,被执行人不愿履行,通过转移财产等方式也不稀奇。对此,法院将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查控,例如评估拍卖、发出限高消费令、限制出境,直至司法拘留。”
据透露,目前全国执行率为50%,而广州已超过60%。对于这一并不“遥遥”领先的数字,刘年夫坦言:“广州目前确实还有差距,因为许多案件受财产牵绊,没有财产就无法提高执行力。”
记者还留意到,广州去年的刑事案件下降约10%。对此,刘年夫解释称:“这首先是因为前年‘三打两建’集中打击了一批违法犯罪行为;同时,这也源于政府的执法水平在逐步提高。”
一年花几百万打假 代表热盼建立知识产权法院
在昨天的人大分组讨论中,由于萝岗区汇聚了不少高新技术企业,代表们都非常关注知识产权法院的设立进度。
市人大代表、广药集团总经理吴长海说,该集团每年花费在打击知识产权侵权的经费约为400万至500万元。而据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宝怀了解,萝岗区有的企业每年打击知识产权侵权,投入高达上千万元。吴长海说:“知识产权法院的成立,对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广州影响重大。”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向金华透露,目前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方案已经上报到最高人民法院,正在等待批复。他说,知识产权法院的级别类似于基层法院,至于案件如何管辖、具体的级别等问题还没有确定。
对于这个话题,刘年夫昨天也首次正面回应记者称:“省高级法院会报到最高法院,但具体的时间表要看中央审批进度。”不过,将来会否设立专门管理行政案件的法院以及商事法院?刘年夫表示:“我们暂未进行相关调研,也没有接到这类建议。”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