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18日电(记者白林 欧甸丘)22个省份下调、7个省份持平、两个省份上调——近日陆续结束的中国省级两会上,GDP增长目标“换挡减速”成为主旋律。
已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正在淡化GDP的指标意义,将焦点从经济增长的速度转向质量,力求重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去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速为7.7%,尽管在整个世界经济格局中依然领先,但已创下中国14年来GDP增速新低,是中国经济增速连续第三年下降,也是连续第二年增速低于8%,中国经济减速的趋势正逐步形成。
专家表示,当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发展已全面进入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各地把发展的导向纷纷转到效益和质量上来,是明智之举。
盘点31份省级《政府工作报告》,GDP“换挡降速”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点。31个省份今年的GDP增速目标,仅有黑龙江、海南高于去年,22个“降速”的省份中,下调最多的是天津和江苏。
“GDP增速‘瘦身’,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自然结果,这为转变增长方式腾挪出空间,有助于改变旧有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中山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江说。
“如果空气不行了,发展的意义何在?”中国去年经历了数次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最严重的一次曾波及17个省份。环境问题频发,对多年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敲响了警钟。
意识到“含霾的GDP要不得”的各地政府开始“铁腕治霾”,宁肯GDP慢一点,环保也要快点走。29个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大气污染治理,北京还首次将PM2.5浓度下降目标列入政府工作报告。
全国重污染地区之一的河北更是“背水一战”,确保今年压减1500万吨粗钢、1000万吨水泥、1500万吨煤、1800万标准重量箱平板玻璃,“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新增一吨产能,党政同责,就地免职”。
“过去设定了GDP增长目标后,就会划定投资在整个‘大盘子’中占的比例,进而决定引进多少大项目进行投资。GDP增速降了,这样的投资就可以更加优化。”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说。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6%,创下了10年来的新低。摩根大通预测,2014年,这一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这表明,依赖投资拉动GDP的模式正在得到改善和优化。
事实上,地方纷纷下调GDP增速目标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倒逼”:对地方官员新的政绩考核体系中不再简单“以GDP论英雄”;国家统计局将对省级GDP进行“直算”改革。
“速度和质量并非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相斥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走‘有质量增长’的发展之路,加快启动‘绿色引擎’,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续力’。”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说。
一些地方的发展实践证明,综合运用淘汰落后产能的“减法”、发展高端产业的“加法”、技术升级改造的“乘法”,可以走出一条“高质量快速增长”的路子。
天津市2013年GDP增长12.5%,主动把2014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调低为11%。近年来始终抓住构筑高质化高新化产业,2013年,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90%,万元GDP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下降2%。(参与采写 刘元旭 叶锋 孙亮全)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