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大的社会,也是由个人组成。个人的价值选择,是社会价值观念的基础所在、根本所系。涓流汇海、积土成山,每个人秉持怎样的道德意愿、践行怎样的理想信念、追求怎样的人格品质,决定着一个社会的面貌、形塑着一个时代的气质。积小我为大我、聚个体为群体、集小气候为大气候,才能绘就社会主义中国的美好价值图景。
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党的指导和总体规划,也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发展得更好更健康需要一种风清气正的氛围,需要尽一切努力为正能量保驾护航,需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精神,既需要舆论的宣传,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氛围,让人们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自己的习惯和自觉行为,自觉修为自己的品格,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又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也需要各项制度的完善,让“好人好事”得到赞扬和推崇,让“好人流血又流泪”的事件从制度的层面上得到根治,通过制度的完善,让“有理之事”得到应有的对待,让“关系”的作用小些,再小些,当然,制度的完善也需要每个公民的自身行为来使制度得到推行,从自身做起,对侵害自身权益之事让站出来维护,主动寻求帮助,而不是“吃闷亏”,一个人的“吃闷亏”看起来是小,当太多的“吃闷亏”聚在一起,就等于是为“邪恶”让路,损害正能量,同时,制度的完善,是需要减少“弱势群体”维护自身权益的成本,才能更能调动起通过正当渠道维护权益的积极性。
当一个人认真生活努力工作,就能得到相应地回报,而不会让自身的努力在回报时被“截留”,当每个人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有实现自己的“中国梦”的可能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才能提供现实的可能。整个社会是适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得到很好的回报时,让“好人”寒心的事变少,就必然使社会主义的“好人”更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需要每个公民的努力,从自身做起,每个人的公民意识不断增强,对于不公平、不健康的现象的容忍度变低,才能有倒逼改革的可能,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才会越来越大。吕霞
(来源: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