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激发地方经济活力
新华网重庆2月17日电(记者 韩振)重庆市政府日前将全市的工商登记前置的行政审批项目削减了一半以上,这是国务院近期决定再取消和下放64项行政审批项目和18个子项后,地方政府迅速做出的回应。
去年3月份,中国政府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大力推进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政府机构改革。有专家认为,政府自上而下“简政放权”无异于从自己身上“割肉”,困难和阻力将会异常巨大。
但中国政府立即用下放行政审批权的“中国速度”回应“质疑”。去年4月,国务院决定取消和下放71项审批权。去年11月,国务院取消和下放68项审批项目。今年1月,国务院再次决定取消和下放64项行政审批项目和18个子项。频频大规模“简政放权”,既显示了中国政府改革的决心,也极大提振了社会对中国政府改革的信心。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被描述为‘割肉’,不但需要极大的勇气,还面临着如何协调各部门之间关系的实际问题,很容易引发部门抵触。但中国政府不断通过下放审批权限,并且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坚定了人们对政府改革的信心。”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程德安说。
李垚东刚刚成为重庆一家微型企业的创始人,他也是政府“简政放权”的一名直接受益者。他说:“以前,注册企业必须要有资金,这给一些有技术、有市场但缺乏资金的创业者设立了门槛;现在资金屏障取消了,利用技术和市场也可以创办企业,这圆了我们的创业梦。”
据统计,在政府不断简化审批程序的背景下,重庆的微型企业(注册资金在10万以下)规模已经达到了10万户以上,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者加入了创业的大军,这大大增强了当地的经济活力。
“去年底,全市作为工商登记前置的行政审批项目有139项。今年2月份,政府就削减到只剩50项,余下的项目基本都和公共安全密切相关。”重庆市工商局的一名官员说。
“中国政府的行政审批权限下放的幅度很大,目前进一步下放的空间已相对较小。但一些非官方的隐形‘审批’项目,仍有很大的削减空间。”程德安说,比如一些建设部门的相关审批需要提供环评报告、施工图审查报告等,这些领域仍需要体现改革的“中国速度”。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