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家国天下”理念

2014年02月17日13:16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家国天下”理念

  媒体报道,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这让人不禁联想到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修齐治平”的价值观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虽然两者提出的时间相差千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人们的价值理念也已发生了极大改变,但同样作为社会价值观,其包含的逻辑起点却是一致的。

  作为个体的人,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元素,也是社会价值观的逻辑起点。社会价值观的凝练,取自于所有人在社会行为中所逐步形成的共识;社会价值观的实现,归根于每个人对它的践行和执守。对于每个社会个体而言,他所期盼的良好社会环境及所要求的个体行为,正是他自身所应当首先做到的。

  所以,每个社会个体应当首先注重自身修养的塑造,要讲求社会交往中的友善、诚信,要讲求社会分工中的敬业、职守,要讲求社会责任的担当及对民族、国家的热爱。然后,才会有更高层面的社会价值观的凝聚和实现。

  说到社会价值观的层面,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的“家、国、天下”的划分有所不同。随着社会的演变,原有意义上的家族式治理方式逐渐转化为现代化的社会服务与管理,“家”的概念也就演变为了“社会”。至于“国、天下”的概念,在《礼记 大学》的提出是因为春秋时期豪强争霸的历史背景,后来社会大一统局面出现后,两者逐渐趋同化,并随着20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的兴起,最终演变为现代文明意义上的“国家”概念。

  相较于曾经的家国意识,现代文明的价值观念更加强调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而从历史苦难中重新崛起的中华民族也更加期盼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国家政治文明与民族发展景愿的综合体现。

  价值观不像一项改革措施、一条惠民政策那样具体实在,但价值观的能量确实极大的。如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植入传统思想,影响社会千年一样,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而且是潜移默化的。华钟艾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