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烟瘾较大的干部职工来说,让他们一下子熄灭燃烧了多年的香烟并非易事。如果没有配套监管问责措施跟进,仅凭“内部监督及职工的自愿、自主、自律”的力量,卫计委能否达到机关全面禁烟与干部职工戒烟的效果,不得而知。
尽管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公共场所禁烟的规定,但是由于规定不够完善,执行力不够,对公共场所吸烟现象,除了劝阻、呼吁,公安机关以危害消防安全的名义拘留过几个人以外,并没有多大的强制约束力。
既然卫计委出台了规定,就要“言必行行必果”,千方百计予以落实。如果卫生主管部门禁烟都不愿动真格,其他机关与单位,又如何落实“公共场所禁烟”的规定呢?干部职工在家里抽烟或许不便监管,但是卫计委机关至少要打造成货真价实的“无烟单位”。
不仅卫计委要禁烟、戒烟,所有机关、学校、医院都要提高控烟执行力,还要防止公务人员在休闲娱乐场所吞云吐雾,损害政府形象。
公共场所控烟执行不力,除了控烟执行力疲软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烟草消费是不少地方重要的财政来源。
数据显示,我国现有2000多万人从事烟草业,烟草行业的税收占财政收入的6%。2014年1月召开的烟草行业工作会议上传出的数据是:烟草行业2013年全年实现工商税利9559.86亿元,同比增加910.47亿元,同比增长10.53%。全年上缴财政总额8161.22亿元,新增近1000亿元,增长13.9%。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地推动控烟难免“雷声大雨点小”。
一些烟草官员以利税功臣自居,更是道出烟草行业垄断利益根深蒂固的现实语境。有的地方狭隘的创收思维作怪,一面宣传“吸烟有害健康”,一面默许烟草广告。
有的烟草企业还以助学为名用希望工程打烟草广告。工信部曾因一手发展烟草产业一手抓控烟,引发“左右手互博”的质疑。控烟的难度可想而知。
虽然控烟有阻力,但是从长远来看,经济利益再重要,潜规则再盛行,也不能以牺牲公众利益与健康为代价,控烟势在必行。
卫计委动员干部职工戒烟,传递出一种控烟导向。但是,要真正实现控烟目标,关键不在于怎么说,而在于怎样做。除了完善公共场所禁烟立法,卫计委带头禁烟之外,还有许多事情可做。比如,政府逐步摆脱对烟草财政的依赖,将为提高控烟执行力提供动力支持。
再比如,加强财政预算约束,管住公款买烟,防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也很重要。如果政府体现责任担当,如果更多地方、更多机关全面禁烟并动员干部职工戒烟,全社会共同营造禁烟氛围,构建健康的烟草文化,控烟不力的僵局将逐渐被打破。(叶祝颐)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