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的贷款数据符合市场关于开年贷款大增的预期。中国人民银行2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2万亿元,再度达到万亿以上规模;从增速看,同比增长14.3%,比2013年末高0.2个百分点。而在去年4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认为2013年全年“信贷投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由此可见,1月份的贷款规模并不小。
有观点认为,影响经济需求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信贷规模。信贷数据体现的投放增速是否合适,信贷投放能否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影响信贷的长短期因素
短期看,投放增速的调整与银行信贷额度管理有关。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32万亿元,不仅创出近4年来最高水平,也明显高于去年12月的4825亿元。银河证券银行业研究员李凯认为,去年4季度,不少银行的信贷额度都比较紧张,影响了信贷增速。受限于额度,银行当时将很大的精力放在了储备项目方面,以便在开年之后集中投放。
由于各行今年年初信贷计划较为充裕,且第一季度多投有利于提高商业利润,银行1月信贷投放动力较强。在日前举行的2014年货币信贷工作会议上,央行曾表示,1月份以来,在银行体系流动性供应较为宽裕和商业银行追求“早投放、早收益”等影响下,贷款增长较快。
长期看,衡量信贷增速是否合适,不仅要看总需求,结构调整也是一个关键因素。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去年4季度信贷增速的放缓与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有关。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的增速太快、占比太大,本身就是结构不合理的表现。
稳健的信贷投放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降杠杆和管理通胀预期。2013年前5个月,国内信贷投放增长偏快,经过货币政策预调微调,这种势头得到控制。央行《报告》指出,2013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效果,货币金融环境的基本稳定促进了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使得下半年以后一度趋于上行的通胀形势初步稳定下来,也对抑制全社会债务和杠杆水平的过快上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是去产能降杠杆
专家认为,目前的信贷增速足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李凯表示,现在的信贷投放量是足够的。我们的信贷规模本身就比较大,关键是要盘活存量,特别是要限制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增速。随着过剩产能慢慢淘汰,这些产业中的存量贷款就能逐步重新释放出来,但这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才能达到调结构降杠杆的效果。郭田勇认为,信贷投放要考虑实体经济的需求,但绝对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要满足。房地产行业和地方融资平台杠杆率比较高,风险较大,他们的信贷需求应当有所限制。
1月信贷投放总量较大,春节前央行使用逆回购等工具平抑利率波动,让市场对2014年信贷政策放松重新有了期待。但专家们表示,目前还不是加快信贷投放的好时机。
李凯分析,年初是信贷项目集中投放期,导致1月份信贷猛增,但如此大量的信贷投放不可持续,之后一段时间增速就会趋于平稳。全年信贷增速应该和去年差不多。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预计未来只要增长尚在目标区间,央行便不会放松货币政策,以期降低金融系统的杠杆。央行在《报告》中表示,受2013年初货币总量扩张较快的影响,2014年初M2同比增速可能出现一定回落,也暗示今年的信贷增速不会太快。
增速或维持14%至15%
除了降杠杆去产能,管理通胀预期也需要信贷投放保持稳定。目前国内CPI基本保持稳定,但也存在不确定因素。农产品、服务业等领域的潜在价格上行压力依然存在,房价整体仍在上涨,特别是一线城市房地产价格涨幅较高,有可能向其他关联领域传导,增大成本压力。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主要经济体PPI变化也会对国内物价产生影响。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预计2014年全年信贷投放速度将较2013年进一步放缓,新增贷款9.8万亿元至10万亿元,对应余额年同比增长13.6%至13.9%,而信贷配置将更加着眼于支持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提高效率。郭田勇表示,2014年,保持合理的信贷供给是很重要的,也是很难的。如果放得太松,会进一步催生房地产泡沫,积累更多过剩产能;但控制得太紧,经济增长会有失速的危险。从目前的情况看,郭田勇认为,人民币贷款增速保持在14%至15%之间比较合理。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