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杨维汉)“我一直从事法学研究和教育工作,这次报名参加选拔就是想把所思所学用到司法实践中去,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冯玉军面对着最高人民法院的7位考官说出了心里话。
最高人民法院面向社会公开选拔5名高层次审判人才。经过报名、资格审查和专业评审,14日进入到了面谈阶段。面谈分三组同时进行,首次采取了座谈形式,围坐一圈,有的提问和追问使氛围更加轻松,突出了平等和互动性。面谈组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领导担任主考官。
据了解,近年来因死刑复核权上收最高人民法院、民诉法修改等因素,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总量大幅度上升,新类型案件和疑难复杂案件持续增长。同时司法体制改革、制定司法解释和对下级法院的指导等任务日益繁重,亟须补充一批综合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型人才。
记者从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了解到,为提升岗位吸引力,公开选拔设置了2个局级、3个处级领导职位,即刑事审判庭副庭长、研究室副主任、刑事审判庭正处职、民事审判庭正处职、从事司法研究处长各1名。按照报名、资格审查、专业评审、面谈、体检、考察、公示等程序开展。
据了解,公告发布后,广大法律工作者报名踊跃,共有195人通过组织推荐或个人报名方式参加公开选拔,其中专家学者76人,律师75人,党政机关人员44人。根据选拔程序,经过专业评审,按1:5比例确定了25名人选进入面谈,其中专家学者14人,律师7人,党政机关人员4人。上述人员80%以上具有法学博士学位,多为各个专业领域的领军人才或业务骨干。
“我们就是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负责人说,“为了保证评审的公正性,首次允许新闻媒体记者参加面试旁听,引入了监督机制,从而确保选拔过程公开公平。”
这位负责人说,专家学者从事法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学术造诣精深。律师具有丰富的诉讼经验,熟悉社会各方面司法需求。党政机关人员行政管理经验丰富,对法律政策问题研究较多。从这些群体中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法官,可以发挥他们在审判理论研究、妥善化解矛盾、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有利于广开选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实现法官来源的多元化,充分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对促进人民法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将产生积极影响。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