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压岁钱变味源于情感表达物质化

2014年02月13日11:25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压岁钱变味源于情感表达物质化

  杨朝清

  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压岁钱的传统寓意渐渐走样,大人们拼面子发压岁钱,孩子们也开始比谁拿到的压岁钱多。有记者调查北京90名10岁至13岁的孩子发现,孩子们今年平均收到4867元压岁钱,比去年上涨了5%。其中,收得最多的孩子压岁钱有2万元。

  压岁钱传递的是长辈对晚辈的祝愿与关爱,只关乎心意的有无,而不在于金钱的多寡。在理想的图景里,压岁钱不能用红包的厚薄来衡量;而在现实的语境下,压岁钱却成为一个明争暗斗的竞赛场,最终也导致部分孩子有了攀比心理。

  正如北京大学教授佟新所言,在商品化社会中人们失去了情感表达的手段,因为所有的手段都是物化的。金钱成为人们表达情感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压岁钱的厚重与单薄往往意味着对晚辈的重视程度如何、情感亲疏怎样。在这样的语境下,压岁钱越来越多,有孩子的过“压岁节”,没孩子的过“压岁劫”。

  在一个成熟、理性的社会里,正常的社会维持,一定是低成本、高效率的。只有将压岁钱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可持续的水平,压岁钱才能回归本位。毕竟,当情感表达被竭泽而渔的时候,压岁钱必然成为名实分离的“人情空壳”,人情社会也将失去原有的润滑剂。

  对压岁钱的态度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对于越烧越旺的压岁钱“虚火”,家长们应该采取审慎的态度——压岁钱既不能“来者不拒”,也不能“多多益善”;更为重要的是,家长应该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发挥压岁钱的亲情互动和文化教育功能。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