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讯 (记者李薇帆)“有了党组织的关心,我再也不担心家中的老父老母了。”2月11日,江北区华新街街道桥北村流动党员曹阳放放心心地踏上了去成都打工的路途,“街道每个月突出一个主题关爱我们,虽然远在外地,但我很有归属感。”
曹阳的父亲今年90岁了,瘫痪在床。母亲虽然健康,却也有86岁高龄。曹阳常年在外打工,家中的老父老母无人照顾,这也是困扰他许久的心病。今年2月初,华新街街道党工委在走访慰问流动党员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当即推出了“家务代理”服务,确定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每两周入户帮助老人打理家务,消除安全隐患。
“每月突出一个重点,让流动党员有‘家’。”华新街街道办主任李维梁坦言,流动党员是组织管理中较难的环节,如何才能更好地凝聚流动党员是他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由此,该街道专门推出了“月计划工作法”,利用春节前后流动党员返乡完善了流动党员信息台账,并将其编入一个党支部,每月有计划地对流动党员开展联系登记、组织学习、服务上门等活动。
针对每个月的特殊情况,“月计划工作法”推出不同的活动。如10月是国庆节,就向流动党员推荐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建方面优秀读物,组织流动党员开展以“爱国爱党”为主题的有奖知识竞赛。而在9月,则会给流动党员家庭送月饼,并在中秋节当天为流动党员送“电话祝福”。
除了每月关爱,街道还根据流动党员的个性需求提供“特需式”服务:流入党员李建春希望自主创业,街道优先推荐其入驻嘉陵三村微企创业园;生活困难的流动党员,将其纳入“华新街红心党员关怀扶助金”的帮扶范围,提供“救助式”服务。
“月计划工作法”让流动党员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党性观念不断增强:流出党员唐升平坚持将自己的党费从北京邮寄回来;流动党员退休教师张代琼带领青少年到铁山坪银泉敬老院为老人读书念报、修剪指甲;流动党员医生何勇川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坚守岗位,解决了弱视、斜视儿童看病挂不到号的问题。
通过“月计划工作法”,该街道找到隐形流动党员59名,流出党员85%纳入有效教育、管理和服务,流入党员80%纳入有效教育、管理和服务。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