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洲茶座
邓波儿未必是优秀的政客,却仍不失称职的“外交天使”和“黏合剂”。
北美西部时间2月10日,前好莱坞童星秀兰·邓波儿以85岁高龄,在加利福尼亚的家中与世长辞。据说邓波儿生前曾反对别人总称呼她为“童星”,道理很简单:这位6岁出道演电影、7岁拿奥斯卡,出演过30多部影片的“小天使”,长大成人后却受“童星”盛名之累,不得不早早与银幕告别。
息影后的邓波儿弃影从政。早在上世纪70年代,她就应邀进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后来又陆续任美驻多国大使。终其一生,她所任职的几个岗位,联合国、礼宾司都是折冲樽俎的场合,70年代的加纳是泛非主义大本营,80年代末的捷克斯洛伐克,则是冷战关键时期华约国家中举足轻重的所在,邓波儿以“外交菜鸟”身份,被一再安排到如此岗位,用意昭然若揭。
事实上,邓波儿在这些岗位上,也的确发挥了独特的“黏合剂”作用。如在加纳,人们至今津津乐道于这位“长大了的天使”,认为让这样一位“大众情人”来做加纳大使,体现了当时美国对加纳的尊重。
然而作为政治家的邓波儿并不能算成功:除了这几个“花瓶”般的职位,她并未能担任过内阁或白宫更重要的实际职务;在上述职任上,她固然长袖善舞,弥合双边关系中一些细小的裂痕,却无补于“三个世界”和冷战末的大格局。
这一如其童星时代在电影中所扮演的角色:在这些角色里,“小天使”同样起到“黏合剂”作用,她可把本应剑拔弩张的南北战争时期政治冲突演绎得一团和气,也可让刚刚被“大危机”折腾到沮丧的美国人脸上绽出会心一笑,却无法真正消除那些割裂美国社会、族群的鸿沟。就在她和黑人共跳踢踏舞的时代,黑人在美国还不能和白人同校,种族矛盾依旧严重。
这些并不能抹杀“小天使”的光芒:不论从影、从政,她都出色地扮演了本属于她的角色,至于那些她做不到的,本不是她分内之事。
1947年,华纳兄弟发行了一部蹩脚影片《That Hagen Girl》,其中的男主角,是后来的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女主角正是邓波儿。事后证明,“青春期天使”和“青春期天使的男友”,对于这两位日后的政治家而言,都是极不合适的角色,而两位昔日银幕情侣日后在政坛上虽境遇迥异,却同样圆满完成了各自胜任的角色:邓波儿未必是优秀的政客,却仍不失称职的“外交天使”和“黏合剂”;里根则一方面丝毫不给昔日银幕情侣面子(未曾任邓波儿以要职),另一方面用政绩表明,在国际政治这个新舞台,他是当之无愧的“男一号”。
□陶短房(学者)
相关报道见C04版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