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16万绣娘踏上脱贫路--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首页
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

 传承民族工艺 促进就地增收 

贵州16万绣娘踏上脱贫路

2014年02月11日04: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本报贵阳2月10日电 (记者万秀斌、汪志球、郝迎灿)天气寒冷,推开干荣村委会三楼木门,暖流扑面而来,30多位苗族妇女围火盆而坐,穿针引线,一朵朵鲜花、一只只蝴蝶跃然布上。

  这些妇女均是贵州雷山县一家刺绣公司的签约“绣娘”。26岁的李俊英刚成为一对双胞胎的妈妈,不便再出去打工。签约当绣娘后,照顾孩子之余,她一个月能做五六张绣片,2000多元的收入,跟在外打工赚的差不多。

  李俊英是贵州省近16万妇女特色手工从业人员中的一员。为改变农村妇女就近就地增收渠道单一、外出务工一岗难求的状况,贵州去年8月出台意见,明确贵州特色手工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刺绣、蜡染和民族服装服饰为重点,实现民族民间特色手工产业和妇女事业同步发展。

  人人会手工,家家有绣娘。贵州省妇联主席罗宁说,将民族地区妇女的手工技艺和市场结合起来,既能让她们增收,又有利于民族工艺传承。根据农村实际,贵州探索实施“协会+公司+农户”“能人+基地+农户”等模式,引导妇女手工产业从分散转向产业化、规模化。仅黔东南州,当地妇女手工协会已组建刺绣、蜡染等手工基地465个,带起一支4万余名的绣娘大军。

  手工企业产品周转期长,资金是难题。通过“锦绣计划”成立基金对手工产业帮扶,各地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为寻求更多社会关注和支持,民族手工艺术等专业现已纳入中职教育教学重点专业范围。


  《 人民日报 》( 2014年02月11日 01 版)

联系本文记者

汪志球
[留言][博客][微博]
(责编:曹昆、王吉全)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时政要闻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重要理论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