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救助站春节期间救助546人次 中青年人较往年增多
“只怕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所以要早点行动。”42岁的陆广,昨日一早离开救助站,冒着严寒到萝岗找工作。这两年,像陆广这样,为了找工作而滞穗过年,最终无处容身要到救助站求助的中青年较往年增多。
据了解,今年春节期间,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以下简称市区分站)救助了求助者546人次,其中约三成情况与陆广相若。都是提前来穗揾工的青壮年,为抢一份好工作,甚至选择在救助站里过春节。针对这一新增的群体,市区分站搜集大量媒体报道个案,为求助者开办揾工防骗讲座。
案例一
电梯技工揾工屡碰壁
花光积蓄又丢身份证
在家乡河北咏德,陆广曾是一名令人艳羡的技术工人,凭着安装维修电梯的技术,月入五六千元。“男儿志在千里,肯定要出来闯荡。”他仗着有一门技术,一路南下打工,还曾在海南考取了当地的特殊行业工作证。然而,由于仅有高中文化程度,学历未达到大公司的最低要求,他感觉,最近这几年,工作越来越不好找。
前年,常年在外打拼的他与妻子分道扬镳,11岁的儿子交由妻子抚养。“那天起,我就发誓,混不好不回去了。”陆广说这句话时,神情坚定。1月20日,他又一次被老板辞退,连当初说好的年终奖也没拿到分毫。他只身来到广州寻找新机会。然而,春节之前,不少厂企陆续放假了,来年的招工计划还没有定下来。
身上积蓄花光,身份证又不慎丢失了。陆广报警之后被送到市区分站。“我不回去了,说不定来回一趟连路费都亏掉。”刚进救助站,陆广就表示不想回乡,只求在救助站接受几天救助。
昨日,不顾天气严寒,早上8时,陆广就动身离站去揾工了。“去开发区那边,以前有个朋友说,那里机会很多。”由于前日突然降温,陆广说:“老家下雪也没这边冷。”他穿着救助站赠送的棉衣棉鞋出门,“这些行头,见工时可能要脱下来。”他暗自嘀咕。
案例二
赌气离家出走到广州
找工作天天失望而归
“回家可能工作好找些吧!”22岁的韩林(音),自称是梅州人,之前曾经在珠三角一带务工,“什么都做过,收入一千元上下。”韩林后悔当初不听父母的劝告多读书,因为父母兄长都在广东谋生,他14岁就辍学,跟着家人过来打工。瘦弱矮小的他,做苦力嫌太辛苦,在食杂店打工被烫伤过,最近一次在一家工厂做车工,因为产出次品比较多,在去年12月被辞退,当月的工资都没有拿到。
一气之下,韩林只好跑回家乡。“天天被他们(家人)说,很心烦。”春节前几天,他和父亲顶撞一场之后,愤然离家出走。到广州之后,本来想找网友借点钱,谁料怎么都联系不上,他只好到救助站来求助。
“看报纸找工作,回家有什么意思?”韩林一直不愿回家,他说,近两三年,家人在外务工不易,难得回乡相聚也常愁眉苦脸相对,这次回家,家人间的口角争执明显多了。据韩林自称,父母曾经在珠三角一带地盘打工,父亲开车,母亲烧饭,一个月也有两三千元的收入,但这几年类似的工作很难找到。姐姐比他大一岁,在广州当了5年小保姆,经常换雇主,收入不固定。
在救助站,韩林除了看电视,经常待在阅报栏前找招聘信息。“都没有合适的,报上的要求太高了。”大年初五起,他就天天离站找工作,却天天都是失望而回。昨天接受采访时,他说正考虑回家乡找工作,“那里地方小,人都出来了,竞争没那么大吧!”
救助站对策
搜集招工骗局报道
传授防骗知识技巧
“春节前后,我们将面临两个救助高峰。”市区分站负责人解释称,春运期间,因为丢失财物等原因前来求助协助返乡是一大高峰,春节之后,农历正月十五前后,第二个高峰即将杀到。不少青壮年到广州找工作,但却跌入黑工陷阱,钱财被骗之后走投无路。为此,市区分站搜集了近几年的打工被骗报道,为求助者开办了“揾工防骗”讲座。
“如果要交试工费,你说给不给?如果要把你的身份证押在工头那里,你肯不肯?”市区分站工作人员吴伟东昨日下午在救助站,为十多名欲出站揾工的青壮年讲授揾工防骗知识。吴伟东称,由于讲授的对象文化程度不高,法律常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都较弱,如果刻板说教,担心他们无法消化和记牢。因此,市区分站特意搜集了近两年媒体报道的揾工骗局,通过具体案例,让求助者掌握防骗知识和技巧。“这个讲座对我管用。”陆广说,以前很少看书读报,不知道揾工原来有这么多陷阱。
此外,据了解,春节期间(1月31日至2月6日),市区分站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46人次;救助护送街头流浪乞讨人员15人次,其中未成年人2人次,送医院救助流浪危重病人2人次,接群众救助来电29人次,劝导接回站内救助6人次。(文/记者谭秋明)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