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外地打拼”同学稳定晚于“家乡发展” 专家析原因

2014年02月05日16: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外地打拼”同学稳定晚于“家乡发展” 专家析原因

  “同学聚会”已成为不少人春节长假期间必赴的活动。5日,记者通过随机采访了解到,不少市民参加聚会后都称“同班同学中,毕业后在家乡工作的人,现在都结婚生孩子了;而在外地发展的人,很多都还形单影只。”

  春节长假期间,回老家过年,见见当初的“发小”已成为不少人的习惯。在聚会上,同学之间大都会不自觉的进行对彼此今昔状况的对比,其中,不少人会有“在家乡发展的同学,工作、结婚、买房都要早于在外地发展的同学”的感慨。两相对比之下,往往是在家乡的同学事业稳定,带着伴侣、孩子参加聚会,而在聚会上孑然一身的,往往是毕业后独自在异乡求学、工作的那些人。

  “我是在郑州上的高中,在武汉上的大学,现在就在武汉工作。高中毕业已经十多年了,每次过年回家,大家总是要聚一下。从前几年开始吧,有同学陆续开始带着家属、抱着孩子来参加聚会,从他们的谈吐上,明显能感受到那种已然稳定下来的状态了。看看我自己,离稳定状态,距离还远着呢!”郑州市民时先生对记者说道。

  “在刚上大学的时候,过年回家同学们都是骑着自行车、坐公交来参加聚会;参加工作后,在老家发展的同学,都是开着车,带着全家来,而我们这些从外地回来的人,都是眼巴巴看着别人一家其乐融融。想起自己的婚姻、工作状况还要担心,这个年过的都揪心。”4日晚上刚参加完高中同学聚会的黄女士,情绪似乎还沉浸在其中。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一个班集体中,大部分人毕业后会选择在家乡,或离家乡近的地方就业发展;少部分人因学业或感情等原因,选择在外地发展。这些在外地发展的人们,在寻求稳定和归属感上,会反复有些许迟疑。

  其中,市民毛女士说道:“小时候我总想以后去远一些的地方工作发展。大学四年离开了郑州,虽然在外地也生活了四年,但始终觉得那就是个上学读书的地方,不是自己的家。有了高兴或者烦恼的事情,还是会第一时间和家人倾诉。所以毕业后,我果断先回家,再找工作。”

  “这是一种社会现象。在外地发展的人,在心理上建设归属感、与外界建立信任感以及建立情感支持系统,都需要相当的时间。”对此现象,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蔡劲林如是解答了记者的疑问。

  蔡劲林谈到,成年人要熟悉新环境,需要花费3到6个月,而融入新环境中,则需要10到15年。人到了新的环境中,初期都难以安稳下来,寻求归属感是很困难的,内心会把新环境与过去成长的环境进行对比,内心就会别扭;此外,在就业过程中,多少会受到地域观念的影响,与上司、同事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再者,就是人脉关系的建立,在现代社会,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而言,这是很重要的。在外地发展,需要时间去建立人脉关系;而内心无法避免的孤独感,加剧了建立人脉关系的困难。但在家乡发展的人,本身就有人脉关系的基础,即使遇到失意,也有相应的情感休整平台。从比例上看,留在家乡发展的人居多,这样的前提下,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更多儿时信赖的人可以一起抵御。最末一点,在家乡发展的人,对环境很熟悉,遇到状况的时候反应很快。而在陌生环境中的人,则需要时间去摸索和熟悉环境。”蔡劲林说道。

  当记者问及,教育等背景相同的情况下,在家乡与外地发展到稳定状态,需要的大致时间时,蔡劲林回答:“一般情况下,在新的环境中要发展好,需要20年以上的时间;但如果在家乡的话,时间可以减半甚至缩短三分之一。”(曹铮)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