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李克强到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云盖寺镇移民安置社区看望群众。初一小女孩江欣桐挤到总理面前说:“李爷爷,我给您写了一封信,还有一枝花。”总理接过花,拆开信说:“谢谢你,我回去后给你回信。”江欣桐说:“爷爷我能抱一下您吗?”总理说:“没问题!”刘震 摄
中新社北京1月27日电 (记者 马海燕 郭金超)“我们要编实、筑牢社会保障底线,不能让任何人无家可归。”中国农历马年春节前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前往陕西考察,在安康市救助站看望无家可归的老人和流浪儿童时,李克强如此承诺。
这距离去年12月25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刚满一个月。当时的会议强调,社会救助是向特定困难群众提供及时、必要救助的托底性保障制度,是“保基本”中的基本制度。
在此之前的10月3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的也是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问题,推进以法治方式织牢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会议认为,确保网底不破,可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避免陷入生存窘境,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不断完善城乡低保制度,使7400多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但一些地方存在资金不到位、管理不规范、配套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低保政策效应的充分发挥,也引起了高层注意。
2012年11月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5名流浪儿童死亡事件引起全社会震动。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社长谢春涛告诉中新社记者,困难群体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整个社会正视。社会救助要“托底”,托的就是困难群体的底,社会要让这些人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安置、生病有人管。同时这个群体的人数不多,财力解决不难,只要当地政府重视,这些问题不难解决。
火车上李克强亦在召集相关人员了解扶贫状况,商量脱贫良策。在安康市救助站,李克强对工作人员说:“你们不仅照料他们的生活,也给他们一个心灵上的家,这就是大爱”。
谢春涛说,中共正在进行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也是群众工作的重要部分,要求基层干部要有责任心,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有时候在外人看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对老百姓来说就是天大的事,对困难群体尤其如此。“锦上添花可有可无,雪中送炭弥足珍贵,温暖最需要救助群体的心,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的温度”。
谢春涛表示,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一项保民生、促公平的托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最高领导人的重视会引起各多人的重视。尽力使特困人员不为饥寒所迫、大病所困、失业所忧、灾害所难,切实把社会保障体系的“网底”编实、筑牢,给全社会以稳定、可靠的民生保障预期,也是减少不安和焦虑,增进社会公正和幸福感的重要举措。(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