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1月25日电(记者朱青 李寒芳)刚过传统的“小年”,安徽省怀远县的常玉海老两口就上集市买好了春联,打算贴上自家小院的大门,家里的腊肉香肠也都从晾绳上收了下来,收拾了一大包行李。
“这是干啥?”邻居都好奇地问。老两口一边忙一边高声答:“今年俺们去上海过年呢!”10岁的外孙女媛媛在旁边又蹦又跳地补充:“去和我爸妈一起过!”
身贴“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标签,始终“驻守”农村老家过年的这支“9961”部队(九九重阳节代表老人,六一儿童节代表孩子)今年春节都将“开拔”。2014年春节,这个农民家庭将在上海“逆向团圆”。
在年复一年的春运大潮再次来临时,像常玉海一家一样,有一群人在这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洪流中逆流而动,他们离开家乡去往远方,却与回乡的人抱着同一个美好心愿——团圆。
在四川成都一家航空公司工作的魏驭每年春节都在为春运忙碌无法回安徽老家与父母团圆。今年春节,同为中学老师的父母决定用整个寒假去成都陪他过个团圆年。
“以前我总觉得我们老人健在,子女回家过年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现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也让我改变了那种固化的传统思维。团圆换个地方,就不叫团圆了?”魏驭的父亲说。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1月20日发布的数据,到2013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超2亿,流动人口则达到了2.45亿人,而这两项数字双双比上年末增长了超过800万,城镇就业人员更同比增长超千万人。
今年春节是2013年7月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以来首个春节。“常回家看看”精神写入法律的背后,却是无奈的“空巢”家庭现实困境。正因如此,“逆向团圆”的人群基本由子女在外地城市工作的父母亲们组成。
除了心疼为返乡车票着急上火的儿女们之外,还有不少父母是因为“第三代”尚幼小,不愿让(外)孙子女长途奔波。
已经与丈夫定居在湖北武汉的刘欣女儿刚刚两岁,今年春节两边父母将分别从湖南和贵州前往武汉团聚。
“尽管不忍心让老人承受旅途中的劳顿,但孩子太小,我们回家也没法陪父母过元宵节。他们来可以一起过个完整的春节,想想心里也宽慰了不少。”她说。
“逆向团圆”的另一个红利是“逆向购票”。12306网站购票后台数据显示,节前的20多天里,大批中国人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流动。
“去大城市的车票好买,也没有很多人挤车。”常玉海说,儿子在网上查了蚌埠到上海的火车票,每班车都有很多余票,叮嘱他不用赶车,“想坐哪班坐哪班”。
同以往一样,春运机票呈现大中城市“出发热、到达冷”的悬殊局面。记者查询购票网站发现,年二十九当天,从合肥飞往北京的机票还有低至1.5折的“白菜价”机票。
“心之所在即为家”,魏驭的父亲说,团圆这个延续了数千年的春节主题不会变,然而新方式、新观点都会促使这个中国最重要的节日在人们的生活中留下更多美好的记忆。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