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高还是低——专家眼中的养老金

2014年01月24日22:19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高还是低——专家眼中的养老金

  新华网北京1月24日电(记者赵宇航、徐博)新年伊始,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再次提高10%。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教授指出,虽然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绝对水平逐年提高,但是作为相对水平衡量指标的养老金替代率却呈下降趋势。

  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可以从绝对水平与相对水平来衡量:绝对水平是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人均支出金额大小;相对水平是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人均支出金额的工资替代率大小,计算方法是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人均支出与上年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比值。养老保险基金人均支出金额越大、工资替代率越高,表明待遇水平越高。

  褚福灵指出,由于十年间连续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且幅度明显大于物价上涨指数,因此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绝对水平在逐年提高,但养老金替代率却在近十年里一直呈下降趋势。

  褚福灵说,从2005年至今,全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工资替代率从近60%一路下挫到低于50%,虽然尚处在高于45%的合理区间,但是下降趋势明显,部分省份养老金替代率已经跌破45%的警戒线。

  为了控制养老金替代率逐年降低的现状,褚福灵建议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和划拨国有资产收益弥补养老保险历史债务,为提高养老金替代率奠定基金基础。

  他说,在养老保险改革进程中,参保职工在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工龄作为视同缴费年限计发过渡性养老待遇,但这些年限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缴费,而是由新职工缴费形成的养老保险基金予以支付,由此形成了巨大的养老保险的历史债务。按照养老保险的权利与义务相关的原则,这部分缴费需要有责任主体,即政府和国有企业来弥补。通过弥补养老保险历史债务,可以充实养老保险基金,进而提高养老金替代率。

  同时,褚福灵建议应该建立与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形成提高养老金替代率的制度基础。褚福灵特别指出,当前按最低基数缴费以及缴纳15年后断缴现象值得重视。一些单位为了降低人工成本,存在按最低工资基数缴费的现象。由于养老保险待遇的计发以缴费工资为依据,缴费工资低,养老金也相应低,导致养老金替代率下降。

  按照规定,职工缴费15年以后才可以按月领取养老待遇,但一些参保人员误以为缴费15年以后就不用缴了,多缴吃亏。按照养老金计发办法,每缴费1年按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与个人缴费工资的平均数计发1%的基础养老金,显然,缴费的时间短养老金水平必然低,其替代率也大大降低。

  因此,褚福灵建议应当完善制度,严格执法,确保用人单位按照职工的实际工资水平缴纳养老保险费,确保职工真正感受到长缴费能够带来更加充分的养老待遇,控制养老金替代率下降的态势,并确保其处于合理区间。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