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前两周,一部英国电视剧成为中国互联网的热门话题。它就是由英国广播公司制作的迷你电视连续剧《神探夏洛克》第三季。目前,第三季已经完结,但网上有关“卷福”“花生”(中国剧迷对剧中两位主人公的昵称)以及未来剧情走向的讨论仍在继续。为何一部由英国人制作、讲述英国故事的电视剧能够如此广泛地调动东方人的胃口,风靡中国市场?
《神探夏洛克》在中国的观众缘,首先得益于该剧背后的文学作品。《神探夏洛克》取材于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家阿瑟·柯南·道尔所塑造的夏洛克·福尔摩斯形象,这位神探的传奇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福尔摩斯第一次“来到”中国是在1896年,梁启超创办的《时务报》选取了部分经典案例登载。20世纪80年代初,福尔摩斯以小说连载的形式重新在中国流行,再次引发人们的阅读热潮,市面上一度涌现了大量模仿福尔摩斯的小说。
几十年来,中国民众接触到的以福尔摩斯为蓝本的文学、电影、电视作品层出不穷。虽然人们对不同的呈现形式褒贬不一,但对于福尔摩斯这个虚构的人物总体持肯定态度。在中国人看来,福尔摩斯是智慧和勇敢的化身,他正义凛然,绝不屈从于恶势力;具有超凡的智慧和深刻的洞察力,总能从错综复杂的案情中找出关键线索,一步一步揭开真相;在形象塑造上,无论是戴礼帽、穿西装、拿手杖、叼烟斗,还是穿猎装、戴猎鹿帽,福尔摩斯的一举一动都契合了中国民众对英国绅士的典型认知。可以说,福尔摩斯的形象超越了语言、文化、地域的界限,他既迎合了人们猎奇探险的心理需求,又反映了人们对真相的极致追求。 越是经典人物就越难做出新意,《神探夏洛克》却巧妙地化解了这一难题。有人说,《神探夏洛克》是新瓶装旧酒,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观众对这个“新瓶”还是很买账的。该剧把时间背景从19世纪搬到了21世纪,让夏洛克及其助手华生与观众同处于一个时代,成功实现了与现实的贴近。剧中,夏洛克也不再是老气横秋的模样,摇身一变成为集英俊、智慧于一身的完美“男神”。办案时,他除了依靠超人的观察力,还会借助手机、网络、GPS等先进技术辅助推理。在生活中,他举止优雅、风度翩翩,拉得一手小提琴;他有着可爱的强迫症,骄傲自大但不讨人厌,多处对亲人、朋友表露温情……重新包装后的夏洛克不仅仅是一名侦探,更是一名偶像。
《神探夏洛克》在中国受到追捧还得益于制作方深谙电视剧的本土化之道。鉴于英国国内电视剧市场小,观众有限,《神探夏洛克》从制作伊始就瞄准国外市场,中国成为该剧开发海外市场的重点。让中国粉丝兴奋的是,英国广播公司授予中国该剧第三季的全球唯一同步跟播权,并且史无前例地提供了官方中文字幕。第三季第一集《空灵柩》在英国当地时间1月1日晚上9点首播,几个小时后,该剧就登陆了优酷网。不到24小时,点播量就已突破472万。而美国观众想看到此剧,则得等到1月19日。单是这两项本土化“福利”就足以让中国观众对该剧的好感倍增。
(疏 影)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