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宁1月15日电 (胡友军 丁洁琼)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谢宝恩15日在西宁表示,“由于自然原因导致的荒漠化,目前青海有24万亩耕地已不耕种,处于长期撂荒状态,全省耕地保护形势仍十分严峻”。
青海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青海耕地882万亩,比原来掌握的基于一次调查逐年变更到2009年的耕地数据多出68万亩。 对于这“多出”的68万亩耕地,谢宝恩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主要由于调查标准、技术方法的改进和农村税费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将原有的、实有的耕地调查出来了,并非实际拥有耕地数量增加。
2013年12月20日,中国国务院正式向社会公布了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比原来掌握的基于一次调查逐年变更到2009年的耕地数据“多出”2亿亩,但也并非实际拥有耕地数量增加。
谢宝恩介绍,与全国耕地水平相比,青海省耕地总体呈现出总量少、平地少、水浇地少、坡地多、旱地多“三少两多”的特点。
“综合考虑现有耕地数量、质量和发展用地需求等因素,全省耕地保护仍然十分严峻。”谢宝恩强调,青海省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的基本省情没有变,同时,许多地方建设用地格局失衡、利用粗放、效率不高,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仍很突出。“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坚守全省耕地红线和粮食底线,保持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
数据显示,2009年青海人均耕地1.53亩,与国家人均耕地持平,不到世界人均水平3.38亩的一半,而且青海耕地质量和复种指数明显低于中国平均水平。(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