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14日表示,中国已开展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共涉及上亿件文物藏品,普查将通过新技术和新平台把文物背后的故事展示出来。
据介绍,可移动文物是相对于不可移动文物而言,比如瓷器、玉器、碑刻、字画等。中国已进行的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均未涉及可移动文物。
本次普查主要是系统地掌握国有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和基本状况,建立中国可移动文物登录体系和管理体系,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据悉,中国文物行业所藏可移动文物数量浩瀚宏富,但非文物行业的文物藏品长年锁于“深闺”,“家底”远未摸清。比如图书馆、美术馆、档案馆收藏有大量文物,各级国有机关也藏有名人字画、手稿、出土文物、老唱片母版等文物。
宋新潮说:“过去很多珍贵文物都秘不示人,现在通过普查对可移动文物进行国家范围的认定,并把它们背后的故事通过新技术展示出来,可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据介绍,本次普查涵盖了全国的国有单位,民间、私人文物暂不纳入普查。普查以1949年为时间节点,主要包括1949年以前的珍贵艺术品、重要古籍、文献资料等。此外,有两类1949年以后的文物也在普查之内:国有博物馆收藏的重要文物、艺术品和国家文物局公布的1949年后已故书画家的作品。
“随着工作的深入,我们也可以考虑针对私人藏品和1949年以后的文物开展相关普查工作。”宋新潮说。
目前,中国已有半数省(区)市基本完成国有单位调查工作。2月起,将正式开展文物采集认定,并对已有的资源进行审核。
据悉,本次普查以自主申报为主,各个单位在统一平台上申请账号,最终收入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登记工作将于2016年底基本结束。届时,各类藏品将以名称、保存状态、年代、来源等十四项信息入库,供公众查询。(记者娄琛 廖翊)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