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大力推进尾矿利用 为建设美丽中国添彩——访中国尾矿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王书文

2014年01月14日10:20    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大力推进尾矿利用 为建设美丽中国添彩——访中国尾矿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王书文

  “开采出来的矿石80%以上都变成了尾矿,其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危害,包括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安全隐患、土地占用等四个方面。在尾矿量还在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国家、地方政府、企业等都在关注尾矿利用,这不能不说是矿业的一大福气。”日前,中国尾矿联盟副秘书长王书文对记者谈起我国尾矿利用的现状,言语中露出欣慰之情。

  “抓尾矿的意义太大了,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一个大问题。无论是矿老板,还是矿业管理者、科技工作者、新闻媒体人,都应该更加关注尾矿。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禀赋不足,生态脆弱,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部分地区环境容量严重超载,资源环境瓶颈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年愈六旬的王书文侃侃而谈,脸上带着笑容,让人觉得亲切而没有距离。

  记者:请您谈一下我国尾矿分布情况,其潜在的经济价值有多少?

  王书文:据统计,我国现有矿山15.3万座,截至2012年底,共有尾矿库12273座,其中在用库6633座,在建库1234座,已闭库2193座,停用库2213座。目前,我国尾矿累积堆存量大约为120多亿吨,其中2011年达到15.81亿吨,2012年达到16亿吨,铁尾矿占比较大,其次是铜尾矿和黄金尾矿,以及有色和稀贵金属尾矿。

  由于我国矿业起步晚,技术发展不平衡,不同时期的选冶技术水平差距很大,大量有价值的资源存留于尾矿之中。据专家测算,对现堆存尾矿中的有价元素进行回收,可回收2.1亿吨铁、300吨黄金、200万吨铜,以及大量的钛等稀有金属,可创造数万亿元的产值。

  记者:请您谈一下我国尾矿综合利用情况。

  王书文: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这方面的鼓励政策,推动了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利用规模日益扩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综合利用规模稳步提高。我国煤炭、铜、铁、磷等重点矿种的采矿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及综合利用率逐步提高,全国约1/3的共伴生矿产资源实现综合开发;粉煤灰、煤矸石、工业副产石膏等大宗固体废物年利用量也逐年加大;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近60%,年利用量近20亿吨。

  二是综合利用效益日益显现。通过综合利用各类固体废物,大量减少堆存占地,仅2011年就减少了10多万亩;煤矸石、煤泥发电装机容量2011年达2800万千瓦,相当于减少原煤开采4200万吨;从钢渣中提取出约450万吨渣钢,相当于减少铁矿石开采近1740万吨;全国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10万余家、各类回收网点30万个,从业人员1800多万人。这些虽然是2011年的数据,但是也充分说明了我们取得的成果。

  三是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一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以煤矸石、煤泥为主要燃料的大型煤矸石发电机组陆续投入运行,全煤矸石烧结砖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组织实施“废物资源化技术与示范”国家科技计划重点专项,全面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部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钒钛资源、铜铅锌镍锍矿伴生资源实现综合开发,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逐步实现产业化。

  我国黑色金属矿共伴生的30多种有用组分中,有20多种得到综合利用;有色金属矿的45种共伴生组分中,有33种得到综合利用;全国共伴生金属矿产约70%得到综合利用,占到全国金属总产量的15%。全国35%的黄金、90%的银、100%的铂族元素、75%的硫铁矿和50%以上的钒、碲、镓、铟、锗等稀有金属来自于综合利用。

  记者:近年来,我国研制的尾矿利用技术有哪些?实行了哪些应用?效果如何?

  王书文:尾矿联盟参与研究的共性关键技术有:铁锰尾矿高效提取有价组分;有色金属尾矿有价组分高效分选回收术;典型尾矿高附加值利用;尾矿制备绿色环保新型建筑材料;冶金矿渣铅锌铁镍及稀贵金属回收利用;尾矿制备矿渣纤维及其二次制品术;利用矽卡岩型铜尾矿、铁尾矿、金尾矿等实现100%代替加气混凝土中硅质原料并控制铁走向;金属尾矿无害化农业再利用关键技术与设备;金属尾矿无覆土生态重建等60多项。

  在尾矿联盟平台的推动下,合理布局产业链项目,根据参与单位的自身优势(试验条件、装备、人才、资金等)进行合理分工与协作,降低研发成本,在突破共性技术后积极开展成果推广,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联盟平台,使同类型的产品受益,实现知识产权共享,大大节约了资金、装备、人才等重复性科研投入,节约重复性科研投入三年总计超过1亿元,成员企业新产品更新速度平均提高半年左右,大大降低了研发及调试成本,与科技成果单位签订技术引进的成员企业投入产出效率提高5个到10个百分点。尾矿联盟面向行业进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使我国金属尾矿整体利用率大幅度提高,2012年全国利用尾矿总量约为2.3亿吨,综合利用率为17%,比上一年度提高1.7%。

  尾矿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尾矿等废渣制无机保温棉,在北京老旧房改造中实现了应用。二是用100%尾矿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烧制水泥。三是新型半干法建通窑技术,100%利用电石渣、双氰胺渣等工业废弃物作为原料,用工业废水替代全部生产用水,成功生产硅酸盐水泥熟料,在国内外均属首创。该技术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生产的产品质量高,是一种适合中小水泥企业的“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高利废”的水泥生产新技术。四是用尾矿制微晶玻璃制品,微晶玻璃是综合玻璃和陶瓷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外观平滑光亮、颜色鲜艳、纹理美观、价格适中,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能和力学性能,可以有效地抵抗大气腐蚀,没有放射性污染,成为替代天然石材的首选材料。山西晶玉建材有限公司15万平方米赤泥微晶玻璃饰材生产线,达产初期生产能力达14万平方米,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左右。五是用废尾矿渣制成的各种工艺品。六是用尾矿制作建筑材料,此类用尾矿量约占尾矿综合利用总量的43%,主要制品有尾矿制水泥、承重砌块和小型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烧结陶粒、烧结砖、蒸压砖、高强度双免浸泡砖等。七是用于建设工程,主要有大体积混凝土、泵送混凝土、高低标号混凝土、砂浆材料等。八是用于道路工程建设。九是用于农业,主要用于改良土壤,如利用赤泥改良酸性土壤,利用钾长石废渣制作钾肥、微生物复合肥、造地等。十是作为填筑材料,主要用于结构回填、建筑回填、填低洼地和荒地、充填矿井及煤矿塌陷区、建材厂取土坑、海涂的填筑等。

  记者:尾矿联盟近两年做的项目有哪些?取得了哪些效果?

  王书文:尾矿联盟成立以来,开展的项目包括:用尾矿生产优质加气混凝土、全尾矿废石骨料高性能混凝土、尾矿微粉混凝土掺合料、大规模尾矿充填及生态开发,金属尾矿有价组分低成本回收无害化处理及其生态应用,拜耳法赤泥潜在资源开发利用、赤泥低成本处理与资源化关键技术及示范等近40项合作创新项目;开展全国尾矿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铬铁矿尾渣提取铬精矿、钛铁矿尾渣提取钛精矿等近40项生产项目。

  近年来,尾矿联盟承担了多项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项目,承担了工信部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项目,与陕西商洛市政府共建《中国尾矿网》,并编制了《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相继为辽宁本溪、广西河池、江西南康、江西吉安、宁夏宁东等地方政府编制了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

  在促进成员单位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方面,尾矿联盟促进北京科技大学、首钢矿业、北京金隅、浙江中材西南分院、山西灵丘豪洋等10多家成员单位合作,围绕加气混凝土中控制铁走向,实现并攻克了世界性行业技术难题,在世界上首先实现了利用矽卡岩型铜、铁、金尾矿等实现100%代替加气混凝土中硅质原料,建设了3条生产线;促进首钢矿业集团、北京金隅集团、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新奥混凝土集团等10多家企业及科研院所开展项目合作,利用废石、尾矿代替天然砂和石子生产C30、C40、C60、C80高性能泵送混凝土,每年使用尾矿千万吨以上,并研制出了高性能混凝土可服役500年的构件产品,3年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过150亿元;促进北京科技大学、福建省新创化建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理工等开展尾矿微粉制备混凝土掺合料技术项目合作,获得国家发改委首批“双百”工程,合作单位天津银山水泥已经建成100万延米C90尾矿管桩生产线,在新建年产200万延米C90尾矿管桩生产线当年,产值超过2亿元;促进江苏华东尾矿治理工程有限公司、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等成员单位产学研合作,建成再选铅锌尾矿和尾矿充填示范项目,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当年实现经济效益达到3585.35万元。

  记者:您认为尾矿联盟成立以来,对推进尾矿综合利用起到了哪些促进和推动作用?

  王书文:尾矿联盟是以尾矿综合利用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为核心的专业联盟,得到了科学技术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部委的支持和指导,致力于建立尾矿综合利用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搭建尾矿综合利用产业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社会循环经济发展。

  自联盟成立以来,围绕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布局建设联盟承担的科技计划项目;二是支持建立由联盟成员单位共享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组成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用密切结合,协助打造典型企业、产业园区和示范地区;三是培育尾矿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工程;四是建设企业博士工作站、人才交流培训平台,培育产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使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研究开发人员数量不断增长,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比、新产品收入比、发明专利均大幅提升,成为我国推进尾矿综合利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2012年,全国尾矿综合利用产值超过500亿元。

  记者:您对未来我国尾矿综合利用的发展趋势如何看待?有哪些对策和建议?

  王书文:十八大提出了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等各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的文件和鼓励政策。我认为目前存在的问题有:顶层设计存在一些不切实际的问题,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体系亟待建立,税收优惠存在可操作性的问题,没有处理好产能过剩和发挥资源综合利用作用的关系;利用废弃物成本逐步升高,需地方逐步完善价格机制、财税政策;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用地与其他项目相比,用地审批相对较难。

  针对这些问题,我有一些建议:进一步提高对尾矿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提高顶层设计水平,加大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研究,搞好政策配套,以利废为目的的技改都应优先支持,修改《循环经济促进法》,进一步鼓励资源综合利用,及时调整税收优惠目录;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包括资金和税收);加大监管力度,奖罚分明;尽快组织出台标准,建设标准体系;为鼓励采用先进适用技术,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需要实行行业准入或公告制度,必要时进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辩证地对待上大砍小,重点难点地方的综合利用特殊项目应实行重点备案制度,使好的项目突破相关制度约束;符合同类标准的产品要采取更好的销售措施(如政府采购、城镇化建设中优先使用等);基地和园区的引领作用要进一步凸显,实行园区化管理,切实做到空间布局合理化,产业结构最优化,产业链接循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基础设施绿色化,运营管理规范化;进一步开展政策技术培训和国际合作,推进国际技术的转化应用。

  王书文最后表示,感谢各方面对尾矿综合利用的关注和支持,也希望新闻媒体多多宣传尾矿综合利用的意义和做法,为尾矿综合利用做出各自的努力。

(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