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月8日电(吴宇、金懿)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至2013年年底,上海海关在自贸区内新增了592家注册企业,比去年同期猛增两倍,其中65家为融资租赁企业。短短三个月里,上海海关累计为31架飞机、2台飞机发动机办理了进境备案和出区租赁手续,货值13.39亿美元。
融资租赁的快速发展是上海自贸区海关众多监管创新举措结出的一项成果。据上海海关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一线进境货物“先进区、后报关”模式试点企业已从首批6家扩展至47家,与过去“先报关、后进区”模式相比,试点车辆过卡口用时不到一分钟,货物入区通关时间可缩短2-3天,物流成本平均减少10%。
从去年10月29日起,上海海关还在试点企业实施“分送集报、自行运输”模式。企业采取自行运输方式,从上海东南角的洋山保税港区将货物转运至上海东北部的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由原来的5-6小时缩短到3-4小时,平均每辆车的运输成本较以前节省约200元人民币。
在海关推动下,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试点范围目前已由洋山保税港区扩展至整个上海自贸区,交易标的由铜和铝扩大至上海期货交易所所有上市品种。“洋山价格”已正式作为重要的现货交易指标对外发布,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价格形成机制中的话语权。
2013年11月下旬,上海海关在浦东国际机场启动航运快件国际中转集拼业务试点,这是继上海洋山港启动国际货物中转集拼业务后,上海在航空货运领域的又一突破。
据了解,海关在上海自贸区开展的多项监管创新,不仅促进了贸易、仓储领域多项新业态快速发展,同时,自贸区也成了海关在更广范围深化业务改革的“试验田”。目前,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展示交易、文化产品保税仓储等贸易新型业态和功能也已在自贸区相继启动。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