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黔江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见闻:搬出大山天地宽

2014年01月07日09:03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黔江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见闻:搬出大山天地宽

  巴渝风格的民居依山而建,四面翠峦环绕,环境优美,一幢幢“别墅”一般的居民楼宽敞明亮……这是记者近日在重庆黔江区冯家街道马林村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点看到的景象。

  从小就生活居住在高山上的杨书成在政府及各方的帮助下,带着全家6口人搬迁到了海拔较低的平坝上,住进了新建的一楼一底170平方米房屋。65岁的他激动地对记者说:“真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马林村位于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腹地,是典型的高寒贫困村,全村建卡贫困户有111户302人。“山上雾满坡,山高路陡土地薄,辛辛苦苦忙到头,又缺吃来又缺喝。”这首民谣,真实地勾勒出马林村的恶劣环境。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900元。为治穷根,黔江区在充分调研,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将生活在高海拔的68户296名贫困人口搬迁下山,集中安置。

  黔江区委书记杨宏伟说,以往的扶贫模式大多是“输血式”就地扶贫,对散居在高山峡谷的贫困人口,不但投资大、耗时长、不能稳定脱贫,而且不利于生态保护,而将他们搬出大山,可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还能有效保护生态。根据规划,自2013年起,黔江计划三年搬迁10710户40705人。截至去年底,已搬迁近4000户。

  搬迁资金缺口大是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普遍面临的难题。“让农民‘搬得起’,不仅是政府多投钱的问题。”

  黔江区发改委主任许波说,通过资源整合、改革等,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对政府投入形成补充,让更多贫困群众“享受得起”扶贫搬迁好政策。黔江一方面利用农村宅基地复垦“地票”制度,弥补资金缺口,另一方面改变部门资金“各自为政”的局面,将以工代赈易地扶贫建设资金、生态补助专项资金、地质灾害防治等资金“打捆”使用,做到项目、资金、政策全部跟着扶贫搬迁走。记者采访了解到,搬迁中农民可以退出宅基地,通过重庆市统一的土地交易平台实现“地票”交易,目前平均一亩宅基地退出,农民可以获得12万元以上的收益,以每户农民腾退0.3亩-0.5亩宅基地计,可大大减轻其搬迁和建新房的压力。

  不仅要搬得出、稳得住,还要逐步能致富。黔江将高山扶贫搬迁与后续产业发展相结合,做到新村建设与产业开发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力争实现每个搬迁户有一项相对稳定的增收项目。目前全区已累计建成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新村后续产业基地1.5万亩,发展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30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5个,结合果园采摘、民俗风情、避暑养生等资源特色,将一些新村建成旅游示范村,2012年户均增收近万元。新华社记者 王丁 黄豁 徐旭忠(新华社重庆1月6日电)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