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武汉1月6日电 (记者 张芹)继公开市直单位“三公”(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经费后,武汉将于今年一季度向社会“晒”出各级政府及部门行政权利和政务服务事项。
正在此间召开的武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武汉市长唐良智表示,该市将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让监督的阳光照亮权利运行的每一道环节。
2011年,武汉首次向社会“晒三公”账本。2012年共有68家市直单位公开“三公”数据,2013年增加至84家,其中武汉市民盟、台盟等民主党派主动公开了“三公”账本。
6日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去年1—11月武汉市105家市直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16.5%,其中因公出国费用下降23.3%,公车费用下降11.7%,公务接待下降33.8%。
对此,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赵振宇认为,尽管政府“三公”经费公布在个别项目上存在细节不清等问题,但主动公开经费收支情况的做法值得肯定,便于人民监督发现问题,防患未然。
据悉,今年武汉市“两会”结束后,该市还将公布108家市直部门“三公”经费预决算。此外,针对政府工作部门“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武汉市各级政府及部门还将于今年一季度前首次公布“权利清单”及“责任清单”。
根据要求,行政机关和有关事业单位将全面清理和规范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依法公开权力主体、依据、申报材料、收费标准、办事流程、期限等,推行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公开透明运行,并接受社会监督。
“压缩一般性支出,把更多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政府自觉过‘紧日子’中,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唐良智表示,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着力提升市民的“武汉认同感”,让市民关注的目光逐渐从自家以及身边的事情,扩展到城市的共同事务,乃至这座城市所立足的国家背景、时代背景中,增强城市共同治理的活力。(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