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新增两院院士广东占4席 将打破院士“终身制”

2013年12月20日08:07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新增两院院士广东占4席 将打破院士“终身制”

  中科院新增选院士53名 中国工程院新增选院士51名

  据新华社电 2013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昨日分别发布。中科院新增选院士53名,中国工程院新增选院士51名。

  19日当天,新当选的中科院院士全部签署了院士承诺书,承诺今后将严格执行国家、学部和工作单位的各项规定,认真履行院士应尽义务,珍惜院士荣誉,倡导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提携后辈人才,积极参加学部活动,承担学部任务,促进学部发展。同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科研工作中,不断取得更多创新成果。

  两院院士增选每两年举行一次。

  院士制度期待在改革中完善

  据新华社电 昨日,随着两院新增院士名单的公布,2013年两院院士增选尘埃落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期待。

  遴选制度:

  实现候选人的被动推荐

  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院士评选越来越多受到学术以外因素的影响。很多占有更多行政资源的官员出现在院士候选人名单中。由于社会上对院士的过度追捧,在院士评选中,越来越多出现“运作”的情况,有的地方和单位甚至制定了“院士工程”,组织了强大的公关团队……种种现象受到舆论诟病。

  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许智宏院士就曾明确表示,院士增选实行“推荐制”而非“申报制”,候选人应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据了解,在美国、欧洲一些国家的院士选举中,一般会联系被推荐人的同行帮助提供相关材料,保密并保证材料的准确性。

  退休制度:

  打破院士“终身制”

  多年来,我国院士年龄结构老龄化、个别院士学术腐败等问题备受关注。在院士制度改革中,终结院士“终身制”,推进院士的退出和退休成为各方热议的话题。什么样的院士该退出?如何退出?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定调后,院士制度改革真正破冰绕不开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院士年龄主要集中于70岁至89岁,在很多人眼里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人已过了科研创造高峰。所以院士队伍年轻化,高龄院士适时退休也是与时俱进。中国工程院秦伯益院士开风气之先,自己申请,并于2005年获准退休。今年80岁的工程院院士沈国舫申请退休,不料所在学校以“你是我们学校的旗帜”为由婉拒。

  中国工程院昨天在公布新院士名单时表示,将按照中央要求,“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研究规范院士退休、待遇、兼职等问题”。

  八点共勉

  院士不是“万事通”

  中国工程院19日公布了2013年新增院士名单并发表了致51名新院士的一封信,提出八点共勉。

  这八点分别是:发挥所长、深入工程科技实际、尽量从事一线工作;头脑清醒,婉拒不适当的物质待遇;院士不是“万事通”,避免参加各种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评审、鉴定、咨询;谦虚谨慎、不以“权威”自居,带头营造科学民主的学术环境和氛围;实事求是,尊重同事的劳动和成果,正确处理成果、论文和报奖的署名和知识产权问题等。

  三点建议

  不办当选庆祝活动

  昨日,中国工程院还发表了致新当选院士所在部门和单位的一封信。信中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院士仍是本单位的普通一员,要更加严格要求,对他们的不足及时提醒帮助。二是院士不是“万事通”,应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不宜在“应酬”中分散精力。三是不要举办当选庆祝活动,也不宜把过高的、不适当的物质待遇加到院士身上。不宜过早地给年轻院士压上行政职务。

  广州生活工作

  院士增至40位

  本次两院院士增选,广东有4位科研人员当选,为近年数量较多的一年。

  4名新院士分别是:新增科学院院士1人,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彭平安。新增工程院院士3人,分别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张偲,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陈勇和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郭仁忠。

  据了解,加上新增的三名院士,在穗院士已经增加至90位。

  广州院士中心提供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广州共有在穗院士(包含在穗工作院士、所有双聘院士、外籍院士和广州市属单位院士)87位,其中中科院44人,工程院39人,外籍院士4人。

  而单位地址和工作地点在广州、日常工作和生活均以广州为主的院士,加上3名新院士共有40位,其中中科院16人,工程院20人,外籍院士4人。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