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财迷一个”南存辉

2013年12月17日15:31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财迷一个”南存辉

  新华网杭州12月17日电(记者章苒)如果说接下来谁将撼动全球低压电器巨头的排名,来自中国浙江柳市的正泰集团可能会是其一。

  同为柳市人,叔伯父南怀瑾曾经说正泰董事长南存辉是“财迷一个”。

  南存辉常用这事挖苦自己。

  其实,关于财富和人生,他有自己的看法。

  “柳市商学院”毕业生

  柳市,大柳树下做买卖的意思。

  小时候下河摸螺蛳。吃不完的,祖母一手牵他,一手提篮到柳市镇上叫卖。南存辉从此瞪起他那双出奇大的眼睛,观察何为市场。

  十来岁大,他挑起比人高的箩筐去卖米糠。到了中午又饿又累时想起当地一句老话:千银(欠账)八百现。自作主张降价卖光——现在叫现金为王。

  家里粮食总是不够吃,每年都要向山里的老乡赊番薯,第二年用稻谷还。有一天,南存辉放学一进门就说,老师今天教我们写借据。借东西就要打借条,以前从来没见你们立字据,以后都由我来写!母亲在一边笑着说,牛皮写字人要老实,如果想赖账,就算刻在牛皮上也是没用的。柳市人借多少钱也不用立字据。

  13岁那年,他辍学摆了修鞋摊。大冬天,塑料鞋底冻得硬邦邦,锥子一滑扎穿了手指头痛得钻心。父亲赶来把带倒钩的锥子一下拔出,用修鞋绳把伤口一扎,他含着眼泪继续修鞋。

  父亲每天对他考核赚多少钱。晚上回家数完钱,还要分析这一天为什么多赚了、为什么赚得少。如此用心,他成了整条街上鞋匠里的“首富”。

  后来,鞋摊多了一种客人。他们鞋子磨得快,包破得快,付钱也爽快。他们都是供销员,靠一双脚,在柳市和全国各地的国营工厂之间不停地跑。

  上世纪80年代初的柳市街头,他缝补的每双鞋子,都是匆匆追赶财富的脚步。

  温州柳市,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发祥地。

  初中没念完的南存辉,是从这所令他看不懂的“柳市商学院”毕业的。

  “财迷”,还是“才迷”

  柳市街头标语变幻不定的时候,南存辉放下修鞋机,在后街拼租了半个柜台,自产自销,做最简单的按钮开关。

  每当柜台前有熟面孔出现,他心里就怦怦乱跳。

  修鞋时,他知道一定是回头客;做开关,却只怕这回是出了什么事故。

  柳市人做开关,一没技术二没资源。有的人把开关拆开模仿画图,有的人拿个零件照抄,硬是把整台产品做出来。因为柳市的产品,全国各地事故频发,钢厂塔吊卡在半空,煤矿瓦斯爆炸,还有工人触电致残。

  听说国家要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他去上海人民电器厂请退休老师傅做指导。

  上海到温州坐车要16个小时,谁也不肯来。

  他天天跟在老师傅屁股后头,晚上就睡他们家地板。师傅感动了,用上海话问他,侬请阿拉去做啥?侬要票子还是要牌子?

  南存辉用上海话答,我要牌子。

  工程师们来了,白天技术指导,晚上就在工作室搭地铺。

  1990年,国务院罕见地针对柳市一个镇发文,整顿低压电器行业。南存辉的企业却成了扶持对象。

  刚开始创业没钱,他是用做鞋匠攒下的信用赊来零件起家。后来,他说服几名亲戚出钱入股。

  工厂做大了,他寻思着不能再做家族企业。这回,他又劝说老股东,把股权让给有知识、懂技术的员工。

  到了2010年正泰上市,南氏家族的股份下降到40%,他自己20%多,自然人股东却有150个。上市那天,一下子诞生40多个千万级的“知本富翁”。

  正泰承建的杭州火车东站太阳能屋顶电站,是全球单体面积最大的光伏发电站之一。不过,正泰当年引进技术人才发展太阳能,一开始股东们怕亏钱、影响分红,不同意。

  他跟股东们说,要钱有什么用?你们分了红,回去也是存在银行里。我告诉你们,存钱不如存技术,存技术不如存人才。

  其实,上世纪80年代在柳市这个突然暴发的小镇,南存辉也“土豪”过,脖子上戴很粗的金项链。

  十多年前,南怀瑾还时常在公开场合说他“财迷一个”,“赚那么多钱干什么”。

  财迷是玩笑话,要他学习是真。

  南怀瑾所说的学习,是把名利放下,从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寻找人生支点。

  南怀瑾指点他学《资治通鉴》,以史为鉴,他却想明白了怎么对待金融危机。

  南怀瑾指点他静修,他想明白了财富与人生的关系:财富永远只是对不断追求卓越者的额外奖赏。

  不过,他坦白,自己还不能像出家人一样“放下”。

  有一种温州价值观

  上世纪90年代初,一家跨国公司向正泰发出合作邀约时,他激动得睡不着觉,派人手捧鲜花在机场迎接,厂里还铺上红地毯隆重欢迎。

  结果谈判不成,正泰没答应成为这家跨国公司的代工厂。临走,对方要了一个开关做纪念。

  不到一个星期,针对那个开关的侵权起诉书就寄到了手上。

  柳市这个小地方的人,觉得只有坏人才吃官司。被告南存辉心里很难受,自己热情待客,老外怎么能这样?他被迫应诉,官司虽然和解了,他却打了3天吊针。吊针刚打完,又被这家公司起诉,十几年间,做了24次被告。

  有一天,他想,我要放下成见,学学柳市之外的游戏规则。他请律师研究法律,研究对手,然后反诉。第一次在知识产权官司上让外国企业成了被告。

  官司最后以对方赔偿1.575亿元人民币达成全球和解。

  有人问他胜诉在望,调解亏不亏?他回答说,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以和为贵,做人做事要留有余地。

  小鞋匠是带着大柳树下古老市场自然生长的价值观,在世界行走。

  早在宋代,以温州为根据地的永嘉学派就总结过这种价值观:义利并重。

  人生已经与巨额财富纠结在一起的南存辉,最喜欢义利观的另一个故事版:盲人走夜路,竟打着灯笼,路人诧异。盲人说,我自己虽然看不见,但自从打了灯笼,再也没人撞到我了。

  因为,我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在照亮自己。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