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北京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工作方案》,提出制定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方案并择机出台,通过价格杠杆分散高峰时段客流压力。这意味着,全天候2元钱的北京地铁通票制可能被打破。消息一出,即引起社会热议。
期待出行更加舒适
自2007年起,北京实行地铁一律2元钱的通票制,市民出行成本大幅减低。但从实践来看,不区分时段的低票价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着人们出行,影响了乘车舒适度,也给安全运营带来一定隐患。特别是工作日的上下班高峰,拥挤的公交车和地铁,自然难以吸引有车族停驶小汽车。从这个角度看,过低的公共交通票价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发展公共交通是一项公共事业,政府的角色自然不能缺位,进行补贴的做法值得肯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共交通的价格一点儿都“动不得”。实际上,相比低价,居民对公共交通还有多方面的需求,如准时快捷、乘坐舒适、线路优化、服务周到等。因此,若通过价格杠杆,能让群众更方便、更舒适地出行,提高公共交通企业经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并促进可持续发展,那就值得一试。 (本报记者 马洪超)
平时低价或可一试
在一些特大城市,高峰时段的地铁拥堵由来已久。在解决问题的诸多方案中,涨票价总是最易被想到,但又常常被民意所“阻退”。利弊权衡之下,看上去“简单有效”的涨价缓堵,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相比之下,在非高峰时段降低票价或可一试。
笔者认为,即便要实行差别化地铁票价,也不宜涨价。其一,涨价与城市交通便利出行功能初衷背道而驰。修建地铁是为缓解地面交通压力,现在一拥挤就涨价,对于那些必须在高峰时段出行的上班族而言,岂不是要被“赶回”地面交通工具乃至私家车了吗?其二,地铁比公交运量大得多,也更为绿色快捷,涨价必定会使一些乘客选择坐公交车,这有违“绿色出行”的交通理念。其三,容易产生负面连锁效应。北京地铁的低票价已对其他城市制定地铁票价产生了一定的无形的约束效应。若北京调整地铁价格,难免让人担心会引来跟风效仿。 (郭 兵 河南郑州 公务员)
规划思路亟待改变
北京地铁在早晚高峰时段常常拥挤,与人们上下班的潮汐性特征密切相关,而这与北京市中心城区功能过于集中、居住区则多集中于城市外围的特点密不可分。要舒缓地铁压力,则要改变城市规划思路——调整城市发展格局,减少人们奔波在上下班途中的时间,缓解出行需求。
目前,国外一些城市为了鼓励错峰出行,采取的措施是在正常票价基础上,在非高峰期时段降低票价。现在,北京地铁欲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减轻地铁在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压力。而要把乘坐地铁的出行者,均衡、安全地疏导到别的渠道上去,还应该有地面交通系统与其配套,如增加公交专用道、线路调整、定制公交、增加公交运力等。同时,还要增设自行车道,鼓励人们绿色出行,提高各种交通工具的有序衔接度,以满足民众的出行需求。 (王丽美 湖北武汉 市民)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