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16日电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12月16日对外宣布,2013年1至11月,宁波口岸截获各类有害生物728种,14929种次,同比种次增加37%;发现各类传染病病例102例,同比增148.8%。
据介绍,截获的有害生物主要分布在进境动植物产品、运输工具、木质包装、入境旅客携带物及其他应检物中,在全国首次截获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包括可可花瘿(ying)病菌、日本短体线虫、山茶根结线虫等。截获有害生物种类最多的前5个输出国家分别是: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巴西和荷兰;截获有害生物种次最多的检疫物分别是:种苗、集装箱、木包装、粮食、动物产品。
10月25日,宁波大榭出入境检验检疫人员在对一批印度入境的木质包装实施现场检验检疫时,发现该批木质包装上面昆虫危害痕迹明显,集装箱地板上散有大量新鲜的木屑和虫蛀粉末,检疫人员随即对该批木质包装实施实施剖木检疫,当场检出数只长蠹科活体成虫,后经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鉴定为直角异翅长蠹,系大榭口岸首次截获。
直角异翅长蠹属鞘翅目,长蠹科,异翅长蠹属,是木材、藤枝、竹枝及其制品一类非常重要的害虫,此虫钻蛀能力强,对树木、工艺品及其建筑结构、室内装修具有极大破坏性。此虫主要分布在印度、菲律宾和南亚地区,在我国无分布,一旦传入,后果不堪设想。为防止疫情扩散,检验检疫人员随即对该批木质包装及集装箱实施了熏蒸除害处理。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孙志表示,这些疫情,国家质检总局曾向全国口岸系统发布疫情警示通报3次,对国外官方检疫机构发出违规通报755 次。对截获疫情的应检物,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均依法采取了退运、销毁、熏蒸等检疫处理措施,有效防止了疫情的传播扩散,把住了国门生物安全。
另据通报,1至11月,宁波口岸出入境人员查验发现各类阳性症状1099人次,其中各类传染病病例102例,同比分别增长10.7%、148.8%。主要原因为9月份发生了空港口岸群体性感染性腹泻突发事件和梅山口岸入境船员甲型H1N1流感局部暴发典型案例,共有病例24例,其中国际海员5例、境外旅游归国人员19例,均得到了妥善处置。在出入境交通工具、集装箱检疫方面,共发现各类医学媒介生物21种25484只,截获数量同比增长31.27%,其中白雪库蚊为浙江口岸首次截获。在入境集装箱检疫中发现疫情和有毒有害物质38920标箱,检出率为8.74%,同比增长37.4%。
11月19日,大榭口岸举办了入境船舶传染病应急处置演练。本次演练以在来自虫媒传染病流行地区的入境船舶上发现可疑病例开始,以病例的核实、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检查、快速检测,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调查,蚊类媒介的检查,病人转诊,卫生处理等要点进行演练。本次演练,从实战出发,贴近实际工作。
宁波检验检疫局副局长孙志表示,为了防止疫情疫病入境,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在实施构建口岸外来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加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推进进境农产品指定口岸建设、构建检疫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创新口岸检疫监管模式、完善口岸疫情疫病防控应急体系等6项措施。(陈怡、周燕华、徐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