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黑河断流下游绿洲大面积萎缩 曾被戈壁荒漠吞噬

2013年12月06日09:34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黑河断流下游绿洲大面积萎缩 曾被戈壁荒漠吞噬

  原标题:黑河断流下游绿洲大面积萎缩 曾被戈壁荒漠吞噬

  央广网北京12月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黑河古名“弱水”,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祁连雪山北麓,是我国第二大的内陆河流,全长821公里,流经青海、甘肃,最后注入内蒙古阿拉善大沙漠中的东、西居延海。

  这条曾今灌溉了多少沿岸民族文明的“弱水”,由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上游的过度开荒造田和截流灌溉,又加之一段时期的持续干旱气候,曾经一度面临干涸的危险。今天的《中国水安全调查报告》系列报道《消逝的河流》第三篇:让我们走进曾经的古河弱水,了解今天的《黑河之殇》:

  著名歌唱家德德玛回忆说,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东、西居延海就先后干涸了。

  德德玛:我小时候那个河非常好,一年四季这河都在。宽的地方有100米,窄的地方也是小河,50米。额济纳有八道桥,八道桥都有水,但是现在只有一道桥,到冬天就没有了,秋天也没了。

  逐水草而居的蒙古族,把黑河的下游叫做“额济纳河”。额济纳河一路奔流,汇入居延海。出生在居延海边,今年75岁的蒙古族老人班都向我们讲起了他记忆中那一眼望不到头的居延海。

  班都:居延海就是我的母亲。过去,蒙古国诺颜宝格达山的溪水,来自大青山的一条小河和黑河三条支流,最后全都汇到了居延海。那时的居延海水面宽得像大海,比现在大得多,湖边一直延伸到策克口岸那。

  老人说,他小时候的居延海,湖边就是天然牧场:

  班都:像芦苇、红柳长得非常茂盛,整个湖面被芦苇裹得不留一丝缝隙。成群结队的白天鹅和野鸭,在湖里,人都很难进去。湖边住着百十来户人家,有的围着居延海放牧,有的靠打鱼为生,一网下去,能打上个几十斤鱼哩。

  曾经担任过额济纳旗旗委书记的苏和:

  苏和:五十年代搞大跃进以后,上游搞开发土地,建水库,好几个水库。上游建水库、浇地慢慢慢慢,水就减少了。

  黑河的断流,让下游的额济纳绿洲大面积萎缩,胡杨林开始成片成片的枯死。额济纳林业局副局长杨雪琴:

  杨雪琴:92年之前的十一年,这河道就干枯的,就没有水。每年,有些大面积死亡,有些树看不见放叶,有些只是维持生命。你看它的里面,整个都是空的。

  黑河流域额济纳管理局副局长郭雨春:向我们赛汉桃来苏木的巴彦塔拉,以前都是水草丰美,芦苇长得跟这着一样,都是天然大草场。现在是寸草不生。

  曾经芦苇摇曳,水鸟成群的美丽大湖--东、西居延海,最终被戈壁荒漠彻底吞噬。2000年3月27号,强沙尘暴袭击北京。气象部门监测,沙尘暴的源头之一,就是位于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那条干涸了的黑河的终点--居延海。也就在这一年,国务院决定实施黑河“全线闭口、集中下泄”的跨省区分水方案,从黑河水量最丰沛的张掖开始,每年四次,将黑河干流来水的60%,集中下泄到黑河的终点--东居延海。每年相当于下泄100个西湖的水量。时光荏苒,黑河分水到今年已经整整11年了。如今的居延海,芦苇摇曳、鱼蟹飘香。跟着渔民辛永来的小船,我们来到居延海深处。

  记者:这是野鸭子?

  辛永来:对对,是野鸭!这是榛鸡。多呢,好多鸟类,我是叫不少名儿?好多品种呢!现在进去整个全是鸟儿,就是大前天,我进去看了一下,就是十五对天鹅,光大的。

  已经在居延海包湖养鱼7年的辛永来,指着刚刚打上来的鱼,喜滋滋的告诉我们:

  辛永来:数今年捕得多,十几万斤吧。有三十多个品种,量最大的,就是四尊和家鱼呗。草鱼、鲤鱼、花白鲢。这里边还有我们这儿一种特种的白条儿。

  记者:你捕得最大的一条鱼印象中是多少斤?

  辛永来:三十二斤,大概要有一米多吧,冰柜还放不下。

  记者:现在这个芦苇高得长多少米?

  辛永来:三米多高,一万两千亩。有这点水,啥也好起来了,它地下水位一补起来,胡杨也好,现在胡杨死亡率它就降低了。

(来源:中国广播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