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6日电 12月5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持编写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3)》发布会在京举行。报告对我国2012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为未来保护工作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提出结合大众媒体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
报告中指出,名录建设方面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有29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7项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种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达37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此外,在《非遗法》的指导下,文化部于2012年9月发布了《关于对天津市红桥区回族大刀队等10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保护单位进行调整、撤销的决定》,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保护单位进行了调整,其中调整97个,限期整改2个,撤销6个。该决定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了非遗名录管理的退出机制。
同时报告指出,201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2012年6月11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工程”在北京启动,结合大学的学术资源和社会力量,协助政府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大众传媒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成为推广非遗的新举措。从报刊专栏到电视纪录、影视剧作,非遗保护的实践者将大众媒体作为非遗传播的新平台。民间传说、传统技艺、民俗、传统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纷纷成为影视主题搬上银幕。专家认为,进一步将大众传媒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力量优化整合,使民族文化通过恰当的方式转化成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向外传播中华文化,成为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渠道。(实习记者 陈天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