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

工美大师汤春甫:中华文化“走出去”利国利侨

2013年12月06日08:25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汤春甫(陈红松/摄)

人民网北京12月5日电 (段欣毅)“日本是非常推崇产品工艺的国家,整体制造水平高于中国,但我们的造像技艺他们却很难达到。”正在北京参加第九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的汤春甫自豪地告诉记者:“日本有八个国宝馆收藏了我们作品。”

汤春甫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干漆夹苎法技艺”的传承人。“干漆夹苎法技艺”是一项主要应用于人物造像艺术的传统工艺,由东晋著名造佛艺术家戴逵父子最早研创,已历经千百年传承。据汤春甫介绍,运用这一技艺可以使人物造像作品在自然状态下实现上千年的较完好保存。

“干漆夹苎法技艺”曾经随鉴真和尚东渡传到日韩,但目前在当地已基本失传。因为要达到千年以上的保存的效果,除了对手工艺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外,原材料的选择也相当关键。主要用料有原始天然生漆、野生苎麻、桐油、朱砂、千年瓦粉、火山灰、防火石粉等13种。不仅所有天然原材料均须采用手工加工提炼,而且天然生漆和野生苎麻的产地和采集时间等也十分有讲究。

“干漆夹苎法技艺”自古以来都是师徒口传身教,少有文字记录。汤春甫的技艺基础承受自浙江天台山华顶寺老艺僧释广弘。幼年身世跌宕的他,12岁时被送到华顶寺打杂。释广弘见他聪明能干,便收他为徒,传之以“干漆夹苎”基本技艺。如此因缘际遇,再加上他勤奋刻苦的钻研,又过经四方云游、遍访名师和数十年持续不断地探寻摸索,终究使技艺达到炉火纯青。

1999年10月,汤春甫耗6年心血制作的通高3.46米的“千手观音”佛像,经国家文物局和故宫博物院专家组反复研究、论证和鉴定,正式被故宫博物院收藏。但须知,在此之前该院只收藏1911年“辛亥革命”前的文物珍品。现在,除故宫外,国家美术馆、国家图书馆等其他重要机构也纷纷收藏或陈列汤春甫的工艺作品。

汤春甫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热捧,而且还蜚声海外。此次汤春甫作为新加坡侨眷,参加第九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谈起事业早期拓展,汤春甫对侨界朋友的帮助十分感怀:是侨胞为我们传统技艺的发扬光大架起了金桥。

过去由于“干漆夹苎法技艺”的作品主要用于宗教场所,而汤春甫正式“出道”时中国社会刚刚从“文革”中走出,内地需求量十分有限。幸而,海外侨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始终十分重视。最早从日本和马来西亚等地回国的一些侨胞朋友把他的作品带回住在国,被华人圈中的“有识之士”所注意,渐渐地纷纷前来定制人物造像。

在这一过程中,一个更广范围的双赢关系逐渐形成:一方面侨胞帮助汤春甫的作品扩大了影响,使他的名声又从海外的华人圈扩展到主流社会,人物造型也从佛像等扩展到西方宗教神像、历史人物,甚至现代人物;另一方凭借中国独有的工美绝技,海外华人通过文化交流的平台也使自身在当地社会的影响力也进一步提升。

“这么多年来,海内外给我的帮助非常巨大。现在全世界已经有62个国家的艺术馆、博物馆和宗教活动场所,收藏了我们制造的23000多尊像,”汤春甫说。

分享到:
(责编:段欣毅、申亚欣)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